评析
《岁寒堂诗话》:子美诗设词措意,与他人不可同年而语……《七歌》云:“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皆人心中事而口不能言者,而子美能言之,然词高雅,不若元、白之浅近也。
《唐诗品汇》:刘云:声气俱尽。
《林泉随笔》:唐杜子美之《寓居同谷七歌》,(朱)注谓其“《风》《骚》之极致,不在屈原下”。予读之,信然。然而朱子不取之以续《骚》者,其病在“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之言,有几于不知命者欤?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董益曰:……一歌结句“悲风为我从天来”,七歌云:“仰视皇天白日速”,其声慨然,其气浩然,殆又非宋玉、太白辈所及。
《杜臆》:收拾已前不尽之意,而提出“旧相识”,见新知之不如也。“仰视皇天白日速”,是七章总结,刘云“声气俱尽”,是也。赵云:“末句又变新意,以终七歌之义。自一歌至七歌,歌声既穷而日晚暮矣。”
《杜诗详注》:此章仍以自叹作结,盖穷老流离之感深矣。……首尾两章,俱结到天,盖穷则呼天之意耳。
《读杜心解》:七歌,仍收到穷老作客之感,与首章“白头乱发”、“冻皴肉死”相呼应。是为收结之体。结语有汲汲顾影之意。
以下总评《岁寒堂诗话》:若《乾元中寓居同谷七歌》,真所谓主文而谲谏,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者也。“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诫哉是言!“乾元元年春,万姓始安宅”,故子美有“长安卿相多少年”之羡,且曰:“我生胡为在穷谷,中夜起坐万感集。”盖自伤也。读者遗其言而求其所以言,三复玩味,则子美之情见矣。
《唐诗品汇》:李荐《师友记闻》:太白《远别离》、《蜀道难》,与子美《寓居同谷七歌》,《风》《骚》之极致,不在屈原之下也。孙季明《示儿篇》云:欧阳公伤五季之乱,作《五代史》序论,故尽以“呜呼”冠其首;杜子美伤唐室之乱、作诗史于歌行,间以“呜呼”结其末,《同谷歌》、《冬狩行》、《折槛行》、《白马诗》等篇是也。前此,诗人所稀有者,公独用之。其伤今思古之意欤?
《诗薮》:杜《七歌》并仿张衡《四愁》,然《七歌》奇崛雄深,《四愁》和平婉丽。汉、唐短歌,名为绝唱,所谓异曲同工。
《唐诗镜》:《同谷七歌》稍近《骚》意,第出语粗放,其粗放处正是自得也。
《唐诗援》:慷慨悲歌,淋漓鸣咽,自子美创出,便似开辟以来,原有此调。
《四溟诗话》:杜子美《七歌》,本于《十八拍》。文天祥《六歌》,与杜异世同悲。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少陵《同谷七歌》,篇篇珠玉,语似乐府歌谣,而神情气骨备至,举唐名家莫及。郭浚曰:子美《七歌》哀响琤琤已极《风》《骚》之致。
《杜臆》:《七歌》创作,原不仿《离骚》,而哀实过之。读《骚》未必堕泪,而读此不能终篇,则节短而声促也。七首脉理相通,音节俱协,要摘选不得。
《唐诗快》:《七歌》不绍占响,然唐人亦无及此者。
《唐诗评选》:《七歌》体创自少陵,后乃转相摹仿,然无如此之悲切。
《杜诗详注》:蔡琰《胡笳十八拍》结语曰:“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怒兮无人知”……《七歌》结语,皆本《笳曲》。朱子曰:杜陵此歌七章,豪宕奇崛。至其卒章,叹老嗟卑,则志亦陋矣,人可以不闻道哉!申涵光曰:《同谷七歌》,顿挫淋漓,有一唱三叹之致,从《胡笳十八拍》及《四愁诗》得来,是集中得意之作。
《义门读书记》:《七歌》以拟《四愁》,其音节则《胡笳十八拍》,而奇健胜之。《七歌》以第一篇作领,下六篇乃分言之。
《唐宋诗醇》:慷慨悲歌,足以裂山石而立海水,殆所谓自铸《离骚》者。史迁云:“人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甫之遇为何如哉?流离困顿,转徙山谷,仰天一呼,万感交集,而笔之奇、气之豪,又足以发其所感,淋漓顿挫,自成音节,自古及今,不可有二。宋祁云:“莫肯念乱《小雅》怨,自然流涕袁安愁。”此之谓矣。歌中思及弟妹,字字至情,“南有龙”一感,感时悯乱,实有寓意。若谓为明皇而作,则不免牵合耳。
《唐诗别裁》:原本平子《四愁》、明远《行路难》诸篇,然能神明变化,不袭形貌,斯为大家。
《读杜心解》:亦是乐府遗音,兼取《九歌》、《四愁》、《十八拍》诸调,而变化出之,遂成杜氏创体,文文山尝拟之。各章结句亦贴定,语不浪下。
《杜诗镜铨》:朱子谓此歌七章,豪宕奇崛,兼取《九歌》、《四愁》、《十八拍》诸调变化而出之,遂成创体。
《岘佣说诗》:首章“有客有客”,次章“长镵长镵”,三章“有弟有弟”,四章“有妹有妹”:皆平列;五章“四山多风”,忽变调;六章“南有龙兮”,又变调;七章忽作长调起,以肮脏之词收足。有此五、六章之变,前四章皆灵;有七章长歌作收,前六章皆得归宿:章法可学。然二章“长镵长镵”,与“弟”、“妹”不类,又不变之变。
《唐宋诗举要》:吴曰:此诗佳处全在神韵之哀壮激烈,足以震撼天地,跨跞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