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唐诗品汇》:赵次公曰:此写眼前之景,宛转含蓄,道不尽凄感之意。刘云:如《竹枝》乐府,矫矫长句,不必亲切为已。
《唐诗归》:钟云:高寂,却是真悲真壮。钟云:幽细有骨(“天清小城”二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陆时雍曰:有《竹枝》余冷,次二语骚意。
《杜臆》:《秋风》二章,盖仿汉武《秋风辞》也。……水东流,日西坠,固是即景,亦叹年华逝波而桑榆景迫也。……意极情悲,令人凄绝。
《杜诗详注》:胡夏客曰:《秋风》第二首,似拗体律诗。
《诗辩坻》:杜“秋风淅淅”八句耳,然变态至今,莫能逾此等章法。
《唐宋诗醇》:洗马言愁,凄然可听。
《读杜心解》:动乡思也。砧急路梗,状景波峭,即蒙上章羌、蛮扰乱来。……结语又令读者眼光一闪。盖归乡倚树,意欣然矣。又恐故园残毁,此志仍灰。读至此,忽觉烟波渺瀰。
《杜诗镜铨》:邵云:作律诗读,转觉高老。此首全是虚写,笔端变化,不可捉搦,最属老杜胜场。四句三层转折,见心口萦回之妙(“不知明月”四句下)。)
《昭昧詹言》:《秋风》只是思深语曲,非粗才可浮袭。惜同法。读此可悟愈简愈妙。“不知明月”句,妒而思归,妙情。收句忽又作酸语,痛极。仍不敢归耳。此与《王郎》皆深曲,删语转层,多不测如虎。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二首 其一
伐竹(一作代木)为桥结构同,褰裳不涉往来通。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顾我老非题柱客,知君才是济川功。合欢却笑千年事,驱石何时到海东。
中宵
西阁百寻余,中宵步绮疏。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择木知幽鸟,潜波想巨鱼。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
夏夜叹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病柏
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偃蹙龙虎姿,主当风云会。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出非不得地,蟠据亦高大。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鸱鸮志意满,养子穿穴内。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静求元精理,浩荡难倚赖。
泥功(一作公) 山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青泥岭在兴州)。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不畏道途永,乃(一作反)将汨没同。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哀猿透却坠,死鹿力所穷。寄语北来人,后来莫悤悤。
正月三日归溪上有作简院内诸公
野外堂依竹,篱边水向城。蚁浮仍腊味,鸥泛已春声。药许邻人斸,书从稚子擎。白头趋幕府,深觉负平生。
浏览全部 1586 首
寄孙元忠 其二十
摇落深知宋玉悲,东流之外西日微。寒衣处处催刀尺,谁家捣练风凄凄。篱边老却陶潜菊,前飞秃鹙后鸿鹄。安得送我置汝旁,怅望聊歌紫芝曲。
秋风二首次子美韵 其二
秋风淅淅吹客衣,日光奄奄寖已微。自我行吟楚泽畔,三月不通家问稀。清霜冷落岁将暮,仆御借问何时归。我今萍梗任飘泊,怀土却悟从来非。
夜归
西风淅淅吹荷衣,家在芦花深夜归。明月满江人不见,白鸥双立钓鱼矶。
八月十三夜漫成寄江南友
草井度凉萤,风帘烛燄清。长秋为客日,明月捣衣声。归梦频宵见,愁心彻晓生。故园有丛菊,早晚掇秋英。
归自寿昌
舟子长歌下急滩,江风吹我怯衣单。一轮明月为谁好,无限清光照夜寒。
送陈振狂之汀州
秋色将残树影稀,故人西去雁南飞。满林枫叶栟榈寺,两岸芦花铁石矶。霜冷戍楼喧暮柝,月明村舍捣寒衣。九龙溪上滩声急,千里羁魂一夜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