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鹤林玉露》:李太白云:“铲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杜子美云:“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二公所以为诗人冠冕者,胸襟阔大故也。此皆自然流出,不假安排。
《诚斋诗话》:诗有惊人句。杜《山水障》:“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又:“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李杜诗选》:刘曰:语贵不犯。又曰:怨而不伤。杨曰:少陵月诗几三十首,余取此为魁,以其律而有古意,奇崛清丽,无不兼之。
《杜臆》:此诗须溪评不中窾,……余谓“无家”二字,乃一篇之骨,故先提出。唯无家而对寒食之月,月如金波而泪亦如之;此时直欲斫却月中之桂,令清光更多。何也?吾妇孤居,是谓“有女仳离”,而桂放红蕊,想像此际,能无颦眉?所以欲斫月中之桂也。……金波、斫桂,不必符其本来;而牛、女渡河,不必目前所有也。起语十字作一句读,才是对月,不然是对寒食,不合诗题矣。
《杜诗详注》:此诗一、二对起,三、四散承,用“偷春格”也,初唐人常有之。
《读杜心解》:“寒食”字只一借径,通营不粘,意只趋向对月去也。“如金波”,本说泪,却便搭上月光。愁眼对月,纤翳尽属可憎,故有“斫桂”、“光多”之想;实则此二句正为五、六生根。盖不斫则“红蕊”撩人,在“仳离”之撒娥,厌看久矣。……总由离愁所激耳,故末又借有离必合之“牛女”托醒,曰“漫愁”,曰“犹渡”,若羡之,若妒之,妙不可言。此首咏月,从月中黑翳落想。
《杜诗镜铨》:全诗从此生出(“无家”二句下)。邵云:无赖语,自豪(“斫却”句下)。李云:如节制之师,偶用一奇。末正借牛、女以自宽也。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朝廷防盗贼,供给悯诛求。下诏选郎署,传声能典州。苍生今日困,天子向时忧。井屋有烟起,疮痍无血流。壤歌唯海甸,画角自山楼。白发寐常早,荒榛农复秋。解龟踰卧辙,遣骑觅扁舟。徐榻不知倦,颍川何以酬。尘生(一作老尘)彤管笔,寒腻黑貂裘。高义终焉在,斯文去矣休。别离同雨散,行止各云浮。林热鸟开口,江浑鱼掉头。尉佗虽北拜,太史尚南留。军旅应都息,寰区要尽收。九重思谏诤,八极念怀柔。徙倚瞻王室,从容仰庙谋。故人持雅论,绝塞豁穷愁。复见陶唐理,甘为汗漫游。
愁坐
高斋常见野,愁坐更临门。十月山寒重,孤城月水昏。葭萌氐种迥,左担犬戎存。终日忧奔走,归期未敢论。
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州山行三首 其一
汨汨避群盗,悠悠经十年。不成向南国,复作游西川。物役水虚照,魂伤山寂然。我生无倚著,尽室畏途边。
重过何氏五首 其一
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倒衣还命驾,高枕乃吾庐。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重来休沐地,真作野人居。
树间
岑寂双甘树,婆娑一院香。交柯低几杖,垂实碍衣裳。满岁如松碧,同时待菊黄。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
别李义
神尧十八子,十七王其门。道(道王元庆)国洎舒国,督(一作实)唯亲弟昆。中外贵贱殊,余亦忝诸孙。丈人嗣三叶,之子白玉温。道国继德业,请从丈人论。丈人领宗卿,肃穆古制敦。先朝纳谏诤,直气横乾坤。子建文笔壮,河间经术存。尔(一作温)克富诗礼,骨清虑不喧。洗(一作洒)然遇知几,谈论淮湖奔。忆昔初见时,小襦绣芳荪。长成忽会面,慰我久疾魂。三峡春冬交,江山云雾昏。正宜且聚集,恨此当离尊。莫怪执杯迟,我衰涕唾烦。重问子何之,西上岷江源。愿子少干谒,蜀都足戎轩。误失将帅意,不如亲故恩。少年早归来,梅花已飞翻。努力慎风水,岂惟数盘飧。猛虎卧在岸,蛟螭出无痕。王子自爱惜,老夫困石根。生别古所嗟,发声为尔吞。
浏览全部 1586 首
一百五日夜对月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第二百二十五卷
颂古十一首 其一
斫却月中桂,清光转更多。狐狸俱屏迹,狮子奋金毛。
锦堂四咏 春水满四泽 其三 秋月扬明辉
谁为天公洗眸子,试将把酒问姮娥。清光一片已如许,斫却桂时应更多。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颂古十二首 其十
清波无透路,转处少人知。斫却月中桂,清光付与谁(同上书卷三三)。
中秋写怀
客中多病更多愁,孤负山城一半秋。独处嫦娥空想像,老来词客谩风流。君山曾奏千年笛,牛渚谁乘万里舟。想见家人心独苦,金波应与泪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