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鹤林玉露》:李太白云:“铲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杜子美云:“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二公所以为诗人冠冕者,胸襟阔大故也。此皆自然流出,不假安排。
《诚斋诗话》:诗有惊人句。杜《山水障》:“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又:“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李杜诗选》:刘曰:语贵不犯。又曰:怨而不伤。杨曰:少陵月诗几三十首,余取此为魁,以其律而有古意,奇崛清丽,无不兼之。
《杜臆》:此诗须溪评不中窾,……余谓“无家”二字,乃一篇之骨,故先提出。唯无家而对寒食之月,月如金波而泪亦如之;此时直欲斫却月中之桂,令清光更多。何也?吾妇孤居,是谓“有女仳离”,而桂放红蕊,想像此际,能无颦眉?所以欲斫月中之桂也。……金波、斫桂,不必符其本来;而牛、女渡河,不必目前所有也。起语十字作一句读,才是对月,不然是对寒食,不合诗题矣。
《杜诗详注》:此诗一、二对起,三、四散承,用“偷春格”也,初唐人常有之。
《读杜心解》:“寒食”字只一借径,通营不粘,意只趋向对月去也。“如金波”,本说泪,却便搭上月光。愁眼对月,纤翳尽属可憎,故有“斫桂”、“光多”之想;实则此二句正为五、六生根。盖不斫则“红蕊”撩人,在“仳离”之撒娥,厌看久矣。……总由离愁所激耳,故末又借有离必合之“牛女”托醒,曰“漫愁”,曰“犹渡”,若羡之,若妒之,妙不可言。此首咏月,从月中黑翳落想。
《杜诗镜铨》:全诗从此生出(“无家”二句下)。邵云:无赖语,自豪(“斫却”句下)。李云:如节制之师,偶用一奇。末正借牛、女以自宽也。
野望因过常少仙
野桥齐度马,秋望转悠哉。竹覆青城合,江从灌口来。入村樵径引,尝果栗皱开。落尽高天日,幽人未遣回。
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得风字)
绝域长夏晚,兹楼清宴同。朝廷烧栈北,鼓角满天东。屡食将军第,仍骑御史骢。本无丹灶术,那免白头翁。寇盗狂歌外,形骸痛饮中。野云低渡水,檐雨细随风。出号江城黑,题诗蜡炬红。此身醒复醉,不拟哭途穷。
从人觅小胡孙许寄
人说南州路,山猿树树悬。举家闻若骇,为寄小如拳。预哂愁胡面,初(一作何)调见马鞭。许求聪慧者,童稚捧应癫。
登舟将适汉阳
春宅弃汝去,秋帆催客归。庭蔬尚在眼,浦浪已吹衣。生理飘荡拙,有心迟暮归。中原戎马盛,远道素书稀。塞雁与时集,樯乌终岁飞。鹿门自此往,永息汉阴机。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鼎湖瞻望远,象阙宪章新。四海犹多难,中原忆旧臣。与时安反侧,自昔有经纶。感激张天步,从容静塞尘。南图回羽翮,北极捧星辰。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阁道通丹地,江潭隐白蘋。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其三
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生别展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东飞驾鹅后鹙鸧,安得送我置汝旁。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
浏览全部 1586 首
一百五日夜对月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第二百二十五卷
颂古十一首 其一
斫却月中桂,清光转更多。狐狸俱屏迹,狮子奋金毛。
锦堂四咏 春水满四泽 其三 秋月扬明辉
谁为天公洗眸子,试将把酒问姮娥。清光一片已如许,斫却桂时应更多。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颂古十二首 其十
清波无透路,转处少人知。斫却月中桂,清光付与谁(同上书卷三三)。
中秋写怀
客中多病更多愁,孤负山城一半秋。独处嫦娥空想像,老来词客谩风流。君山曾奏千年笛,牛渚谁乘万里舟。想见家人心独苦,金波应与泪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