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此词运用新巧别致的比喻手法,表现了怀才不遇、伤春惜别的主题。词人用细腻的笔墨,精心刻绘出完整的形象来作比喻。词的上片写仙桃 ,下片写美人,以仙桃比喻美人,而美人又是作者寄托身世、用以自况的对象。
首句化用晚唐诗人高蟾《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句 ,只是把“ 种”改为“栽”,并稍易语序。再言“不是凡花数”,以赞美花的仙品,说它象天上和露栽种的碧桃,不是凡花俗卉一般。
接下来“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却突作转折,极力一抑,显示这仙品奇葩托身非所。乱山深处,见处地之荒僻,因此,它尽管具有仙品高格,在萦回盘绕的溪边显得盈盈如画,却没有人来欣赏。
过片“ 轻寒细雨情何限 ,不道春难管。”两句,写花在暮春的轻寒细雨中动人的情态和词人的惜春的情绪。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天很快就要消逝,想约束也约束不住。花的含情无限之美和青春难驻的命运在这里构成无法解决的矛盾。
结句“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说的是因为怜惜花的寂寞无人赏,更同情花的青春难驻 ,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君,这里指花。“只怕”二字一转 ,又折出新意,说是想到酒醒以后,面对的将是春残花落的情景,岂不更令人肠断?这一转折,将惜花伤春之意更深一层地表达了出来。
此词通过仙桃这一美的形象,来寄托作者怀才不遇、美而不被赏识的身世感慨。作者善于利用转折突变的方式表达感情,先充分描写桃的非凡、美丽,下面突然转写它生非其地,强调它的身世悲哀;先写春光多情,让人惬意,然后笔墨一转,叹惜其不由人意。
在这种转折变化中,造成一种情绪上的迭宕起落,收到了百转千回、凄咽恻断的艺术效果。
同子瞻赋游惠山三首 其三
楼观相复重,邈然閟深樾。九龙吐清泠,㶁㶁曾未绝。罂缶驰千里,真珠犹不灭。况复从茶仙,兹焉试葵月。岸巾尘想消,散策佳兴发。何以慰遨嬉,操觚继前辙。
和程给事赠虞道判六首 其六
使君本住道家山,时访玄都太古坛。阴惠已能追许令,治功不独过韦丹。
赏酴醾有感
春来百物不入眼,唯见此花堪断肠。借问断肠缘底事,罗衣曾似此花香。
徐得之闲轩
建安自古多俊髦,徐子磊落尤其豪。论兵说剑走湖海,身勤事左无所遭。绿林五校已屠脍,黑衣三卫羞徒劳。归来故山便卜筑,脱弃万事轻鸿毛。横前涧水漱哀玉,傍舍老枥藏飞猱。山蔬何用愧粱肉,鹤氅未必输青袍。追寒弄月有真意,慎勿轻语传儿曹。
次韵酬陈传道
白发三冬学,青衫八尺身。谁知人上杰,聊作吏中循。挥翰通元气,开编友古人。寄声张氏子,曲逆岂长贫。
白鹤观
复殿重楼堕杳冥,故基乔木尚峥嵘。银河不改三千尺,铁马曾经十万兵。华表故应终化鹤,谪仙未解独骑鲸。井泉一一儿童旧,白发衰颜祇自惊。
浏览全部 580 首
赏桃和西席陈嘉谋韵(有序)
五峰堂北百花台,座上刘郎惊不回。疏雨情怀空自爱,春风面目为谁开。久怀渔钓溪头路,不借阳和天上栽。今日繁华明日改,黄昏相对且衔杯。
西江月 其三
罗袖云轻雾薄,醉肌玉软花柔。相逢不道有春愁。只道春来微瘦。一点人间深意,数声柳下轻讴。带将离恨上归舟。肠断月斜时候。
双调望江南 题桃梅 扇面
春几许,试问碧桃花。竹外一枝斜更好,和烟和雨护窗纱。何处不流霞。情何限,小阁月迷离。纸帐蓦惊清梦醒,啾啾翠羽落庭花。微雪掩琼葩。
生查子 其一 春情
小桃小杏红,和雨和烟瘦。不是点燕脂,素面偏宜酒。也是惯伤春,可惜闲时候。正要画眉人,与作双蛾斗。
鱼游春水 感忆
十五盈盈小。投钿盒心烟缭绕。流连辛苦,不道佳期竟杳。蘼芜巷里人何在,豆蔻花中春已老。泪落天涯,断肠多少。极目年年芳草。闻绣阁玉蛾不扫。何事尺素传来,征鸿悄悄。侧侧轻寒白日过,濛濛细雨黄昏早。酒醒更阑,数声啼鸟。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