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词人前后写了六首渔父词(均调寄《 好事近》)来歌咏其晚年寓居嘉禾的闲适生活。这是其中的一首,写得情趣盎然,清雅俊朗,流露出一股闲旷的风致。
开头一句表明自己放弃官场生活的坚决。“摇首”二字很形象,既对“红尘”否定,又不置一辞,这是一种轻蔑不屑的态度,亦如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诗所云“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之意。何以如此,词人未点破,紧接的一句只把原因推到自己的志趣与官场格格不入。一旦“摇首出红尘”,作了个烟波钓徒,才能“醒醉更无时节 ”。这两句语言明快质朴,同时又极传情,一种超脱尘世的轻快感溢于言表。三、四句则进而写渔父生活,兼具张志和《渔父》词和柳宗元《江雪》诗之意。这里,渔父生涯既不全然象“青箬笠 ,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那样浪漫,又不全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写的那样苦寒。“绿蓑青笠”,白鹭桃花,“披霜冲雪”,独钓寒江,都是词人恬淡自适的惯常生活状态。
后片切取一个断面,进一步表现闲适生活的可爱。
江湖上也有风浪,但与官场风波比较,则显得可爱多了。而到“晚来风定”时候,更有一番景致:新月当空,钓丝不动,水平如镜,上下天光,表里澄彻。作者用洗炼的笔墨勾勒出一幅清雅的图画。“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写水静,空静,一切皆静的周围环境。而在这幅静态的画面上,作者最后加上奇妙的一笔——一只缥缈的孤鸿,明灭于远空,那是静的背景上的一个动点,而它的动感不是来自位置的移动而是来自光线的变化。这画境还具有一种象征的意义:那风平浪静的江景,显然是词人“ 澄怀 ”的反映;那“缥缈孤鸿影 ”,也是一个自由出没于江上的幽人的写照。
这首词上片以抒情起,下片以写景结,用简笔勾勒出词人闲适生活的一个断面。词中写实与象征手法结合,意境完整高远而又空灵。
雨中花慢 岭南作
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强学应刘。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塞雁年年北去,蛮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
忆秦娥 其二 其三
吴船窄。吴江岸下长安客。长安客。惊尘心绪,转蓬踪迹。征鸿也是关河隔。孤飞万里谁相识。谁相识。三更月落,斗横西北。
柳梢青 其四
梅蒸乍热。无处散策,芳菲初歇。席展凉莞,帐垂黄草,天然奇绝。披襟永昼清风,更荐枕、良宵皓月。一梦游仙,软云推倒,广寒宫阙。
减字木兰花
无人请我。我自铺毡松下坐。酌酒栽诗。调弄梅花作侍儿。心欢易醉。明月飞来花下睡。醉舞谁知。花满纱巾月满怀。
菩萨蛮 其二
芭蕉叶上秋风碧。晚来小雨流苏湿。新窨木樨沈。香迟斗帐深。无人同向夕。还是愁成忆。忆昔结同心。鸳鸯何处寻。
减字木兰花 其九
斫鱼作鲊。酒面打开香可榨。相唤同来。草草杯盘饮几杯。人生虚假。昨日梅花今日谢。不醉何为。从古英雄总是痴。
浏览全部 289 首
和曾无疑赠诗语及欧阳公事
乌帽红尘愧子陵,绿蓑青笠晚寻盟。三千里外还家后,七十二回看月生。与子两人长对酌,笑渠万古浪垂名。醉翁若是真个醉,皂白何须镜样明。
张志和
细雨斜风一钓丝,绿蓑青笠镇相随。朝廷休觅渔歌看,万顷千波总是诗。
菩萨蛮
数家茅屋闲临水。单衫短帽垂杨里。今日是何朝。看予度石桥。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好事近 其三 其六
秋意总关愁,那更与君轻别。从此共谁同醉,恨老来风月。遥知手板笑看云,江边醉时节,应为老人回首,记白头如雪。
一落索
昨夜封枝寒雪。暗堆残叶。佳人醉里插钗梁,更不问、眠时节。绣被重重夜彻。烛光明灭。枕旁争听落檐声,更不问、醒时节。
途中见早梅
山行初逢建子月,始见寒梅第一枝。遥想吾庐亦如此,谁能千里赠相思。梅花发后思家切,竹间水际出横枝。暗香疏影和新月,自是离情禁不得,触物那堪此时节。春前腊后定归来,要看溪上千株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