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这首小令是作者少有的用典佳作 。化他人之典,自然贴切,如同己出,实为妙笔。
词的开头两句用了两个典故。首句用唐诗人刘禹锡《重游玄都观》诗中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刘郎”自谓。当年刘禹锡写这首诗,是在两次被贬南方之后,已经步入老年,有许多感慨。而朱敦儒写这首词也是在南渡之后,也老了,同有刘郎已老、暗伤怀抱之意。次句是用唐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中的:“桃花依旧笑春风”。这个典故,在词里多次出现过,例如晏几道《 御街行》的 :“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这是改用。袁去华《瑞鹤仙》的:“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这是实用。而朱敦儒此处则是活用,他截去崔护诗句末尾的“春风”两字,和词的前一句“刘郎已老”紧密相连,语意有如一气呵成。这两句是说,自己老了,“不管桃花依旧笑”,当然更不管“人去楼空 ”,大有“万事不关心”之慨。
接着两句说自己没有歌儿舞女,要听琵琶,就只有到歌妓家去。
下片开头一句“曲终人醉 ”。接着上片的“听琵琶”而来,说琵琶弹奏完了,人也醉了。我们从上片表达的词人的思想感情来看,下面接着出现类似“醉向花间倒”(《点绛唇》)、“我自阖门睡,高枕笑浮生”(《水调歌头》)的内容,是顺理成章的。但是,词至此却笔锋急转,突然出现了又一个典故 :“多似浔阳江上泪 ”。老词人哭了,而且是哭得那么伤心,和当年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浔阳江上听琵琶后有感于天涯沦落而掉的泪一样多 。当我们还来不及思考为什么时,词又以直下之势告诉我们 :“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词人面对东风万里,落日映照的河山,想到中原失地,恢复无望。这对于身遭国破家亡之难、辗转流离南方的朱敦儒来说,心中悲慨又胜别个。
这首词风格明快,感情浓烈。是一首动人的小令。
好事近 其一十四
我不是神仙,不会炼丹烧药。只是爱闲耽酒,畏浮名拘缚。种成桃李一园花,真处怕人觉。受用现前活计,且行歌行乐。
五言
天寒犹著絮,雨湿欲蒸书。吴地人情薄,西人客计疏。无书堪著眼,有法可安心。
菩萨蛮 其一
老人谙尽人间苦。近来恰似心头悟。九九是重阳。重阳菊散芳。出门何处去。对面谁相语。枕臂卧南窗。铜炉柏子香。
清平乐 其六
当初相见。君恨相逢晚。一曲秦筝弹未遍。无奈昭阳人怨。便教恩浅情疏。隔花空望金舆。春晚不拈红粉,碧窗自录仙书。
阮郎归
柳花陌上捻明珰。娇红新样妆。匆匆曾贮一襟香。月痕金缕凉。分泪扇,掩离觞。春残人断肠。锦书难寄雁飞忙。池塘芳草长。
水龙吟 其一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浏览全部 289 首
过浔阳
夜泊浔阳江上沙,扁舟何处载琵琶。西风不管水流去,依旧满汀开荻花。
减字木兰花 其六
慵歌怕酒。今日春衫惊著瘦。双燕帘栊。金鸭香沈客泪中。琵琶重听。谁信人间多少恨。落日东风。吹得桃花满院红。
追感往事五首 其二
世事纷纷过眼新,九衢依旧涨红尘。桃花梦破刘郎老,燕麦摇风别是春。
偶题
银筝玉柱拂晴霞,红烛金尊照鬓鸦。不是浔阳江上客,莫将双泪落琵琶。
清平乐 其四 赠游簿侍儿
长条依旧。不似章台柳。见客入来和笑走。腻脸羞红欲透。桃花流水茫茫。归来愁杀刘郎。尽做风情减尽,也应未怕颠狂。
汪象先复邀集阮氏明月楼
羸马东郊不厌狂,坐携豪兴入平康。观风上国来吴季(坐中吴生善歌),待月前溪遇阮郎。石上桃花迷对奕,垆头竹叶照飞觞。青衫漫湿浔阳泪,一曲琵琶万恨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