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这首小令是作者少有的用典佳作 。化他人之典,自然贴切,如同己出,实为妙笔。
词的开头两句用了两个典故。首句用唐诗人刘禹锡《重游玄都观》诗中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刘郎”自谓。当年刘禹锡写这首诗,是在两次被贬南方之后,已经步入老年,有许多感慨。而朱敦儒写这首词也是在南渡之后,也老了,同有刘郎已老、暗伤怀抱之意。次句是用唐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中的:“桃花依旧笑春风”。这个典故,在词里多次出现过,例如晏几道《 御街行》的 :“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这是改用。袁去华《瑞鹤仙》的:“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这是实用。而朱敦儒此处则是活用,他截去崔护诗句末尾的“春风”两字,和词的前一句“刘郎已老”紧密相连,语意有如一气呵成。这两句是说,自己老了,“不管桃花依旧笑”,当然更不管“人去楼空 ”,大有“万事不关心”之慨。
接着两句说自己没有歌儿舞女,要听琵琶,就只有到歌妓家去。
下片开头一句“曲终人醉 ”。接着上片的“听琵琶”而来,说琵琶弹奏完了,人也醉了。我们从上片表达的词人的思想感情来看,下面接着出现类似“醉向花间倒”(《点绛唇》)、“我自阖门睡,高枕笑浮生”(《水调歌头》)的内容,是顺理成章的。但是,词至此却笔锋急转,突然出现了又一个典故 :“多似浔阳江上泪 ”。老词人哭了,而且是哭得那么伤心,和当年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浔阳江上听琵琶后有感于天涯沦落而掉的泪一样多 。当我们还来不及思考为什么时,词又以直下之势告诉我们 :“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词人面对东风万里,落日映照的河山,想到中原失地,恢复无望。这对于身遭国破家亡之难、辗转流离南方的朱敦儒来说,心中悲慨又胜别个。
这首词风格明快,感情浓烈。是一首动人的小令。
相见欢 其三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朝中措 其七
夜来听雪晓来看。惊失却尘寰。摇撼琼林玉树,心疑身是仙官。乘风缥缈,凌空径去,不怕高寒。却被孤鸿相劝,何如且在人间。
满江红
竹翠阴森,寒泉浸、几峰奇石。销畏日、溪蒲呈秀,水蕉供碧。筠簟平铺光欲动,纱裯高挂空无色。似月明、苹叶起秋风,潇湘白。不敢笑,红尘客。争肯羡,神仙宅。且披襟脱帽,自适其适。靖节窗风犹有待,本初朔饮非长策。怎似我、心闲便清凉,无南北。
蓦山溪 其一
邻家相唤,酒熟闲相过。竹径引篮舆,会乡老、吾曹几个。沈家姊妹,也是可怜人,回巧笑,发清歌,相间花间坐。高谈阔论,无可无不可。幸遇太平年,好时节、清明初破。浮生春梦,难得是欢娱,休要劝,不须辞,醉便花间卧。
浪淘沙令 其一 中秋阴雨,同显忠、椿年、谅之坐寺门作
圆月又中秋。南海西头。蛮云瘴雨晚难收。北客相逢弹泪坐,合恨分愁。无酒可销忧。但说皇州。天家宫阙酒家楼。今夜只应清汴水,呜咽东流。
芰荷香 金陵
远寻花。正风亭霁雨,烟浦移沙。缓提金勒,路拥桃叶香车。凭高帐饮,照羽觞、晚日横斜。六朝浪语繁华。山围故国,绮散余霞。无奈尊前万里客,叹人今何在,身老天涯。壮心零落,怕听叠鼓掺挝。江浮醉眼,望浩渺、空想灵槎。曲终泪湿琵琶。谁扶上马,不省还家。
浏览全部 289 首
过浔阳
夜泊浔阳江上沙,扁舟何处载琵琶。西风不管水流去,依旧满汀开荻花。
减字木兰花 其六
慵歌怕酒。今日春衫惊著瘦。双燕帘栊。金鸭香沈客泪中。琵琶重听。谁信人间多少恨。落日东风。吹得桃花满院红。
追感往事五首 其二
世事纷纷过眼新,九衢依旧涨红尘。桃花梦破刘郎老,燕麦摇风别是春。
偶题
银筝玉柱拂晴霞,红烛金尊照鬓鸦。不是浔阳江上客,莫将双泪落琵琶。
清平乐 其四 赠游簿侍儿
长条依旧。不似章台柳。见客入来和笑走。腻脸羞红欲透。桃花流水茫茫。归来愁杀刘郎。尽做风情减尽,也应未怕颠狂。
汪象先复邀集阮氏明月楼
羸马东郊不厌狂,坐携豪兴入平康。观风上国来吴季(坐中吴生善歌),待月前溪遇阮郎。石上桃花迷对奕,垆头竹叶照飞觞。青衫漫湿浔阳泪,一曲琵琶万恨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