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 ,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这两名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 :“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 ,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 ,词人以象征手法 ,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 :“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 ”,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追忆郭功父观余旧画雪鹊,复作二韵寄之,时在惠州
平生才力信瑰奇,今在穷荒岂易归。正似雪林枝上画,羽翰虽好不能飞。
和人登海表亭(补编)
谯门对耸压危坡,览胜无如此得多。尽见西山遮岱岭,迥分东野隔新罗。花时千圃堆红锦,雪昼双城叠白波。回首毬场尤醒眼,一番风送鉴重磨。
同年程筠德林求先坟二诗 思成堂 其二 归真亭
旧笑桓司马,今师郑大夫。不知徂岁月,空觉老楸梧。祭礼传家法,阡名载版图。会看千字诔,木杪见龟趺。
连雨江涨二首 其一
越井冈头云出山,牂柯江上水如天。床床避漏幽人屋,浦浦移家蜑子船。龙卷鱼虾并雨落,人随鸡犬上墙眠。只应楼下平阶水,长记先生过岭年。
次韵子由五月一日同转对
跪奉新书笏在腰,谈王正欲伴耕樵。晋阳岂为一门事,宣政聊同五月朝。忧患半生联出处,归休上策早招要。后生可畏吾衰矣,刀笔从来错料尧。
题王晋卿画
两峰苍苍暗石壁,中有百道飞来泉。人间何处有此景,便欲往买二顷田。
浏览全部 3321 首
竹径步月
素月流空天不夜,清辉散入疏林下。下有幽人独往来,杖藜缥缈谁能画。
诗僧常不轻以梅花句得名于时雪后踏月相过论诗终夕退得二绝以谢 其二
荒江落日孤鸿影,远趁幽人踏月来。雪屋云林淡相对,月边依约有寒梅。
登雁山望太常峰有怀所知
雁山青翠里,遥见太常峰。胜槩无期到,幽人何处逢。仙源云缥缈,秪苑树蒙茸。兴尽独归去,空林闻暮钟。
往返踰万里首尾涉五年幸无惊忧归次贵溪仙岩新罹寇盗焚荡孑然始见兵火之迹感怆有作二首 其一
梦里幽人独往来,仙岩依旧碧崔嵬。伤心二百载涵养,极望皆成瓦砾堆。
蝶恋花 岁暮有咏 其三
炉鸭香销清漏静。燕子将雏,华屋新巢定。扑面东风吹酒醒。海波万里春潮涌。雪满平沙云树迥。莫倚危阑,怕见孤鸿影。独立苍茫悲断梗。炊烟明灭荒村暝。
送都大茶马入觐八绝句 其七
翩翩不下楚江鸥,水宿风餐得自由。闻道鸾凰上霄汉,亦知惊起却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