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唐诗归》:“欲言塞下事,天子不召见”,归咎于君;“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归咎于臣。同一忧感,不若此语得体,激切温厚。然“已承恩”三字,偷惰、欺蔽二意俱在其中,可为边事之戒。
《唐诗解》:此志在安边,伤不遇也。言我览观边塞胡虏之未宁,岂安边之书可献乎?特以诸将巧诈以图爵赏,使贤者不能自达于上耳,是以徒抱孙吴之略而不得一试也。
《唐风定》:与陶翰《塞下》同调并工。
《唐诗别裁》:言诸将不知防边,虽有策无可陈也。乃不云天子僭赏,而云主将承恩,令人言外思之。
别王八
征马嘶长路,离人挹佩刀。客来东道远,归去北风高。时候何萧索,乡心正郁陶。传君遇知己,行日有绨袍。
宋中别司功叔各赋一物得商丘
商丘试一望,隐隐带秋天。地与辰星在,城将大路迁。干戈悲昔事,墟落对穷年。即此伤离绪,凄凄赋酒筵。
别孙欣
离人去复留,白马黑貂裘。屈指论前事,停鞭惜旧游。帝乡那可忘,旅馆日堪愁。谁念无知己,年年睢水流。
入昌松东界山行
鸟道几登顿,马蹄无暂闲。崎岖出长坂,合沓犹前山。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
闺情(为落殊蕃陈上相知人) 其四 闺情 其二
不须推道委人猜,只是君心自不开。今夜闺门凭莫闭,孤魂拟向梦中来。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其一十三
皤皤河滨叟,相遇似有耻。辍榜聊问之,荅言尽终始。一生虽贫贱,九十年未死。且喜对儿孙,弥惭远城市。结庐黄河曲,垂钓长河里。漫(一作溟)漫望云沙,萧条听风水。所思强饭食,永愿在乡里。万事吾不知,其心只如此。
浏览全部 267 首
蓟中作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交河道中
萧条残柳不胜秋,满目山川对戍楼。今日独经征战地,黄沙漠漠使人愁。
遣兴三首 其二
高秋登塞山,南望马邑州。降虏东击胡,壮健尽不留。穹庐莽牢落,上有行云愁。老弱哭道路,愿闻甲兵休。邺中事反覆,死人积如丘。诸将已茅土,载驱谁与谋。
探梅过西湖
郊坰一到眼偏明,古寺寂无钟磬声。共上篮舆寻胜事,独先冠盖愧双旌。探梅载酒成幽趣,纵步登山喜晚晴。自顾遨头最衰老,不才何幸守边城。
庚戌秋书事八首 其三
百万通仓国计存,勤王兵甲急宜屯。庙堂每忽安边略,胡虏方骄入塞魂。白草自肥南牧马,黄河不断北来猿。弯弧欲射旄头落,藿食犹惭远帝阍。
和项平父送别 其二
长江风景旧闻知,雪里经行亦大奇。官舍荒凉乏松竹,边城清晏少文移。有时怀古登临久,自省无才职分卑。白日闭门还独笑,读书吾亦太营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