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瀛奎律髓》:老杜云:“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此云:“暮雨相呼疾,寒塘欲下迟。”亦有味,而不及老杜之万钧力也。为江湖孤客者,当以此尾句观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何新之为平淡体。李梦阳曰:起句即悲,通篇情景相称,优柔不迫,佳作也。徐充曰:此咏物体。周伯弼所谓于和易宽缓之中而精切者。周珽曰:首二语已尽孤雁面目,便含怜悯深心。三四写其失群彷徨之景。五六写其孤飞索莫之态。结用宽语,致相悲相惜之意,以应起联;何等委婉顿挫!夫一孤雁微物,行止犹撄人念如此,士君子涉世,落落寡合、流离无偶者,何异于是?此诗诚可以观。
《五朝诗善鸣集》:写猿缥缈,写雁悲凉。
《初白庵诗评》:结意更深。
《瀛奎律髓汇评》:何义门:“念”字贯注到落句。纪昀:“相呼”则不孤矣,三句有病。“寒塘”句不言孤而是孤,不言雁而是雁,此为句外传神。“渚云”二句反衬出“孤”字。结处展过一步,曲折深至,语切境真,寓情无限。许印芳:孤雁乃失偶之雁,而未尝无群,“相呼”者呼其群也。晓岚訾之,非是。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何尝有心自况,然寄托处妙甚,显然唐诗所以高也。起不作意而能得其分,正是水部(首二句下)。一结真感深情,宛转无极(末二句下)。
《唐诗三百首》:四句(按指中四句)二十层。十字(按指末二句)切“孤”。
《诗境浅说》:通篇皆实陚孤雁。首二句言雁行归尽,念此天空独雁,怅怅何之。以首句衬出次句,乃借宾定主之法。三四言暮雨苍茫,相呼失侣,将欲寒塘投宿,而孤踪自怯,几度迟徊。二句皆替雁着想,如庄周之以身化蝶,故入情入理。犹咏鸳鸯之“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替鸳鸯着想,皆妙入毫颠也。五六言相随者惟“渚云”“关月”,见只影之无依。末句谓未必遽逄弋者,而独往易生疑惧。客子畏人,咏雁亦以自喻,此诗乃赋而兼比者也。三四句即以表面而论,三句言其失群之由,四句言失群仓皇之态,亦复佳绝。
江上旅泊
汀洲一夜泊,久客半连樯。尽说逢秋色,多同忆故乡。孤冈生晚烧,独树隐回塘。欲问东归路,遥知隔渺茫。
题嵩阳隐者
四十年高梦,生涯指一丘。无人同久住,有鹤对冥修。草杂芝田出,泉和石髓流。更嫌庭树老,疑是世间秋。
题兴善寺隋松院与人期不至
青青伊涧松,移植在莲宫。藓色前朝雨,秋声半夜风。长闲应未得,暂赏亦难同。不及禅栖者,相看老此中。
送友人归江南
渚田芳草遍,共忆故山春。独往沧洲暮,相看白发新。定过林下寺,应见社中人。只恐东归后,难将鸥鸟亲。
湘中弦(一作谣) 其一
苍山遥遥江潾潾,路傍老尽没闲人。王孙不见草空绿,惆怅渡头春复春。
鹦鹉洲即事
怅望春襟郁未开,重吟鹦鹉益堪哀。曹瞒尚不能容物,黄祖何曾解爱才。幽岛暖闻燕雁去,晓江晴觉蜀波来。何人正得风涛便,一点轻帆万里回。
浏览全部 112 首
孤雁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重赋鹭鸶
何年去此地(一作如何长在楚),南浦满凫雏。云汉知心远,林塘觉思孤。低飞下晚树,独睡映新蒲。为尔多归兴,前年在五湖。
下第东归留别长安知己
共照日月影,独为愁思人。岂知鶗鴂鸣(一作鶗鴂等闲鸣),瑶草不得春。一片两片云,千里万里身。云归嵩之阳,身寄江之滨。弃置复何道,楚情吟白蘋。
次韵刘敷言咏梅四首 其二
江空木落出遥岑,何处佳人独倚林。不负雪期如有信,偶先花事本无心。日低修渚云容薄,路转寒塘暝色深。莫怪山翁数回首,暗香十里更相寻。
题横披竹
竹影平寻月落时,小舟移岸半蒿迟。参差化作一匹练,我独寒篷亲见之。
玉楼春 白莲
娟娟片月涵秋影,低照银塘光不定。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泠泠香自省。 荻花风起秋波冷,独拥檀心窥晓镜。他时欲与问归魂,水碧天空清夜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