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唐诗纪事》:梦得曰:柳八驳韩十八《平淮西碑》云:“‘左餐右粥’,何如我《平淮西稚》云‘仰父俯子’?韩碑兼有帽子,使我为之,便说用兵伐叛矣。”韩《碑》柳《雅》,余为诗云:“城中晨鸡喔喔鸣,城中鼓角声和平。”美愬之入蔡城也,须臾之间,贼无觉者。又落句云:“始千元和十二载,四海重见升平时。”以见平淮之年云。
《苕溪渔隐丛话》:《隐居诗话》云:人岂不自知邪?及自爰其文章,乃更大谬,何也?刘禹锡诗固有好处,及自称《平淮西》诗云“城中喔喔晨鸡鸣,城头鼓角声和平”为尽李愬之美,又云“始知元和十四载,四海重见升平年”为尽宪宗之美。无不知此两联为何等语也。
《载酒园诗话》:前二句言兵不血刃、凶渠就缚之易,未见蔡人庆幸之意。虽高文典册不及柳州二《雅》,径净流动则过之,梦得自负亦不谬。《隐居诗话》乃云:“起结网联,不知为何说。”何异盲者照镜耶?
《唐诗别裁》:《纪事》语不足凭,究之柳雅刘诗,远逊韩碑,李义山诗可也而证也。
《石洲诗话》:刘宾客自称其《平蔡州》诗“城中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声和平”云云,意欲驾于韩《碑》、柳《雅》。此诗诚集中高作也。首句“城中”作“汝南”,古《鸡鸣歌》云:“东方欲明星烂烂,汝南铋鸡登坛唤。”蔡州,即汝南地。但曰“晨鸡”,自是用乐府语。而“城中”、“城头”,两两唱起,不但于官军入城事醒切,抑且深合乐府神理,似不必明出“汝南”,而后觉其用事也。末句“忽惊元和十二载”,更妙。此以《竹枝》歌谣之调,而造老杜诗史之地位,正与“大历三年调玉烛”二句近似。此由神到,不可强也。
《网师园唐诗笺》:倒从乱平后说入,章法句法,无不警拔(“汝南晨鸡”二句下)。
和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苏州
震泽生奇石,沈潜得地灵。初辞水府出,犹带龙宫腥。发自江湖国,来荣卿相庭。从风夏云势,上汉古查形。拂拭鱼鳞见,铿锵玉韵聆。烟波含宿润,苔藓助新青。嵌穴胡雏貌,纤铓虫篆铭。孱颜傲林薄,飞动向雷霆。烦热近还散,余酲见便醒。凡禽不敢息,浮壒莫能停。静称垂松盖,鲜宜映鹤翎。忘忧常目击,素尚与心冥。眇小欺湘燕,团圆笑落星。徒然想融结,安可测年龄。采取询乡耋,搜求按旧经。垂钩入空隙,隔浪动晶荧。有获人争贺,欢谣众共听。一州惊阅宝,千里远扬舲。睹物洛阳陌,怀人吴御亭。寄言垂天翼,早晚起沧溟。
七夕二首 其一
河鼓灵旗动,嫦娥破镜斜。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机罢犹安石,桥成不碍槎。谁(一作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
咏红柿子
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
边风行
边马萧萧鸣,边风满碛生。暗添弓箭力,斗(一作半)上鼓鼙声。袭月寒晕起,吹云阴阵成。将军占气候,出号夜翻营(一作安号畏翻城)。
监祠夕月坛书事
西皞司分昼夜平,羲和停午太阴生。铿锵(一作锵锵)揖让秋光里,观者如云出凤城。
送李中丞赴楚州
缇骑朱旗入楚城,士林皆贺振家声。儿童但喜迎宾守,故吏犹应记姓名。万顷水田连郭秀,四时烟月映淮清。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浏览全部 897 首
故枢密签书赠正议大夫王彦霖挽词二首 其一
试吏有能名,升台擅直声。雄飞极九载,修路止三城。壮志方凌厉,遗书忽叹惊。老人殊可念,白首泣新茔。
暇日步西园感物辄为诗得七篇 酴醾 其六 斑竹
重瞳陟方时,二妃盖老人。安肯泣路傍,洒泪留丛筠。颇疑葛陂化,点点留斑鳞。慎勿脱水去,入世多埃尘。
贺郑丞相
和羹梅傍小春荣,尧陛犹余一荚蓂。万里云收天镜净,三台星畔老人星。
避方寇五绝 其三
朝廷平日祗尊儒,文武于今遂两途。闻说官军又旗靡,谁收黄石老人书。
老伴
老人须老伴,旧事可重论。今古不同调,后生难与言。
次韵朱宾老过我对月小酌一首
老人论旧事,感慨思悠哉。暗喜生眉宇,新凉入酒杯。竹风谁汝和,檐月要人陪。此客非凡客,斯时得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