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诗境浅说续编》:前二句言仰望则红满山桃,俯视则缘浮江水,亦言夔峡之景。第三句承首句山花而言,郎情如花发旋凋,更无余恋。第四句承次句蜀江而言,妾意如水流不断,独转回肠。隔句作对偶相承,别成一格,《诗经》比而兼兴之体也。
《唐诗鉴赏辞典》:这首《竹枝词》含思宛转,清新活泼,音节和谐,语语可歌。特别是把比兴揉而为一,此诗兴中有比,比中有兴,颇富情韵。
诗中刻画了一个热恋中的农家少女形象。恋爱给她带来了幸福,也带来了忧愁。当她看到眼前的自然景象的时候,这种藏在心头的感情顿被触发,因而托物起兴:“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描绘出一幅山恋水依的图画。山桃遍布山头,一个“满”字,表现了山桃之多和花开之盛。一眼望去,山头红遍,象一团火在烧,给人以热烈的感觉。而山下呢,一江春水拍山流过,一个“拍”字,写出了水对山的依恋。这两句写景,却又不单纯写景,景中蕴涵着女主人公复杂的情意。
但这种托物起兴,用意隐微,不易看出,于是诗人又在兴的基础上进而设喻,使这种情意由隐而显。“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让女主人公对景抒情,直接吐露热恋中少女的心绪。“花红易衰似郎意”照应第一句,写她的担心。一个“红”字,说明鲜花盛开,正如小伙子那颗热烈的心,让人高兴;但小伙子的爱情是否也象这红花一样易谢呢?“水流无限似侬愁”,照应第二句,写少女的烦忧。既相恋,又怕他变心,这一缕淡淡的清愁。就象这绕山流淌的蜀江水一样,无尽无休。
诗所表现的是初恋少女微妙、细腻而又复杂的心理,十分传神。
诗的格调也明朗、自然,就象所描绘的红花绿水一样明媚动人。而诗的情境的创造、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却恰恰是靠了这个最明显、最巧妙的手法──比兴。
(张燕瑾)
和乐天烧药不成命酒独醉
九转欲成就,百神应主持。婴啼鼎上去,老貌镜前悲。却顾空丹灶,回心向酒卮。醺然耳热后,暂似少年时。
君山怀古
属车八十一,此地阻长风。千载威灵尽,赭山寒水中。
酬柳柳州家鸡之赠
日日临池弄小雏,还思写论付官奴。柳家新样元和脚,且尽畺芽敛手徒。
送僧仲剬东游兼寄呈灵澈上人
释子道成神气闲,住持曾上清凉山。晴空(一作清室)礼拜见真像,金毛五髻卿云间。西游长安隶僧籍,本寺门前曲江碧。松间白月照宝书,竹下香泉洒瑶席。前时学得经论成,奔驰象马开禅扃。高筵谈柄一麾拂,讲下门徒如醉醒。旧闻南方多长老,次第来入荆门道。荆州本自重弥天,南朝塔庙犹依然。宴坐东阳枯树下,经行居止故台边。忽忆遗民社中客,为我衡阳驻飞锡。讲罢同寻相鹤经,闲来共蜡登山屐。一旦扬眉望沃州,自言王谢许同游。凭将杂拟三十首,寄与江南汤慧休。
学阮公体三首 其三
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目览千载事,心交上古人。侯门有仁义,灵台多苦辛。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
忆春草
忆春草,处处多情洛阳道。金谷园中见日迟,铜驼陌上迎风早。河南大尹频出难,只得池塘十步看。府门闭后满街月,几处游人草头歇。馆娃宫外姑苏台,郁郁芊芊拨不开。无风自偃君知否,西子裙裾曾拂来。
浏览全部 897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