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此词就“寄书”二字发挥,写以泪研墨,泪滴红笺,情愈悲而泪愈多,竟至笺上的红字褪尽。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感情发展的历程,是此词艺术上的突出特点。
起首两句,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两句交代了时间和空间,给下文留了铺展的余地。“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两句是客 ;“何处寄书得”一句是主。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自北向南飞去。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过尽”,已极写其失望之意了,由于“无信 ”,便不知游子而今所在,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与。
过片词意陡转: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下片出人意表,另开思路。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 。故而虽为转折,却也顺理成章了 。明知书不得寄 ,仍是要写,一片痴情 ,惘惘不甘,用意尤其深厚。语本孟郊《归信吟 》“泪墨洒为书”一句,而情真意足,写出小儿女的情态,巧而不纤,较诸“和泪濡墨”的套语自有深浅真伪之别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收语写闺人此时作书,纯是自我遣怀 ,她把自己全部的内心本质力量投进其中,感情也升华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对此,陈匪石《宋词举》有一段极为透辟的分析:“‘渐’字极宛转,却激切。‘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无论是泪、墨、红笺,都融进闺人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
这首词与小晏惯常的“情溢词外,未能意蕴其中”这一风格不同 。全词用笔甚曲 ,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堪称小晏词中别出机杼的异调。
浪淘沙令 其四
翠幕绮筵张,淑景难忘。阳关声巧绕雕梁。美酒十分谁与共,玉指持觞。晓枕梦高唐,略话衷肠。小山池院竹风凉。明夜月圆帘四卷,今夜思量。
愁倚阑令
凭江阁,看烟鸿,恨春浓。还有当年闻笛泪,洒东风。时候草绿花红,斜阳外、远水溶溶。浑似阿莲双枕畔,画屏中。
更漏子 其五
出墙花,当路柳,借问芳心谁有。红解笑,绿能颦,千般恼乱春。北来人,南去客,朝暮等闲攀折。怜晚芳,惜残阳,情知枉断肠。
采桑子 其三 其一十五
年年此夕东城见,欢意匆匆。明日还重,却在楼台缥缈中。垂螺拂黛清歌女,曾唱相逢。秋月春风,醉枕香衾一岁同。
六幺令 其一
绿阴春尽,飞絮绕香阁。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一寸狂心未说,已向横波觉。画帘遮匝,新翻曲妙,暗许闲人带偷掐。前度书多隐语,意浅愁难答;昨夜诗有回文,韵险还慵押。都待笙歌散了,记取留时霎。不消红蜡。闲云归后,月在庭花旧栏角。
鹧鸪天 其一十七
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风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初见雁,已闻砧,绮罗丛里胜登临。须教月户纤纤玉,细捧霞觞滟滟金。
浏览全部 296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