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追思先母(明·李贤(原德))
慈母殷勤岁月多,一门百口赖调和。堂前香暖双姑馔,灯下声寒五夜梭。釜禄方期延寿考,桑田忽讶变沧波。徒将富贵成哀感,罔极深恩可奈何。
送户部尚书沈公致仕(明·李贤(原德))
君不见文富二公当耄耋,起复入朝人共悦。进退从容大节完,千载令人羡英杰。又不见广受二疏归故乡,冠盖如云拥道傍。道傍观者咸叹息,芳名百世犹辉光。后来谁可继前躅,今喜司徒更知足。再入朝行三载余,浩然归志如鸿鹄。鹤发童颜近八旬,休官高趣寓鲈莼。篱边秋兴黄花发,林下春游翠竹新。天壤之间乐谁比,兰玉盈庭欢不已。水光山色独扶筇,月白风清随泛蚁。物外缁巾返自然,太平人世乐天年。江乡容与不知老,一任人称地上仙。
华阴怀古(明·李贤(原德))
西出潼关到华阴,油然清兴发胸襟。希夷洞口荒苔合,玉女峰头古木森。扪虱忆谈当世务,却金曾愧故人心。可怜隐显俱陈迹,落日风寒起暮砧。
和陶诗 饮酒诗二十首 其一(明·李贤(原德)) 饮酒诗二十首 其八(明·李贤(原德))
众卉倏凋谢,孤松见贞姿。凛凛岁云暮,挺此霜雪枝。君子夙有禀,节操同一奇。惜哉老丘壑,谢彼梁栋为。于焉乐萧散,谁复能绊羁。
和陶诗 儗古九首 其一(明·李贤(原德)) 儗古九首 其二(明·李贤(原德))
群凶窃汉鼎,炎运迄将终。乘舆西播迁,纷然起兵戎。夫何幽州牧,未忍同奸雄。卓哉田氏子,独存忠义风。奋身赴国难,宁顾前途穷。归来毕其事,去隐深山中。
和陶诗 咏二疏(明·李贤(原德))
二疏昔见机,解绶同归去。当时富贵者,讵识归田趣。譬之凤凰乌,千仞见高举。纷纷道傍人,叹息两贤傅。能以仁为宅,复以义为路。赐金亦云多,君储两深顾。明此代谢理,匪为邀声誉。行行适桑梓,去去远尘务。生理不足论,延宾畅情素。知止斯无殆,明哲当早悟。幸有旧田庐,非无子孙虑。后人继高躅,贤名亦同著。
浏览全部 326 首
望华山
白帝真源紫界封,金天削出翠芙蓉。高擎零露仙人掌,俯瞰明星玉女峰。阳壑春留千岁草,阴岩雪荫四时松。频年来往尘埃里,敢向山灵问逸踪。
大晟府拟撰释奠十四首 迎神用《凝安》。 其一
(黄钟为宫)大哉宣圣,道德尊崇。维持王化,斯民是宗。典祀有常,精纯并隆。神其来格,于昭盛容。
登岱
高以天为限,名标日观雄。尊崇首五岳,典秩目三公。刹影云端见,钟声海上通。何当凌绝顶,怀抱一为空。
留题霍山应圣公庙
峻极巍峨势望雄,层峦叠嶂翠重重。为神有感兴唐祚,作镇无疆福晋封。材产十州资构厦,泉分数邑润耕农。幽岩旧榻高人隐,绝顶遗坟古帝踪。欲雨片云生峭壁,未明先日照危峰。断崖当午晴雷震,深壑经秋积霭浓。樵去每逢游洞鹿,僧禅时见戏潭龙。名光祀典传千载,仰祝牲牢致享恭。
和薛大理华山诗韵(明·李贤(原德))
太华高峰压众山,五龙宫殿四时寒。云开翠色飘晴汉,日映岚光接晓关。空外莲池当绝顶,望中仙掌献层峦。奇踪多少烟霞里,何日登临得遍看。
咏瀑布
飞落寒泉一派高,初闻响似浙江潮。松阴无雨云长润,石窦虽晴雪未消。素练几时悬绝壁,白虹千尺跨层霄。丹山自是神仙府,弱水流来故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