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这是作者为友人程公辟赠别之作而写的和词,也是一首富含民歌风味的词。
发端三句指出分别的地点、时间和景色。巴子即今之巴县,在渝州附近,周代为巴子国,与巴东、巴西合称三巴,三巴都可以称巴山。先说眼前巴子城头碧草萋萋,正是“ 斜阳暮暮长安道,是离人断魂处”(柳永《引贺行》)。再写远望重峦叠翠,那是两人相逢之处。“燕子占巢”形容如今双燕归来,接着写花开又复花落,春去夏来,时光如水;人事变迁,亦复如此,曾几何时,相爱的人相逢而又将别。
“杯且举”两句,写饯别宴上,送行者劝君更尽一杯酒 ,祝君能得平安旅 。瞿塘峡,即“古西陵峡也,连崖千丈,奔流电源,舟人为之恐惧”(《太平寰宇记》)。此峡在夔州(今奉节县)之东,滩石险阻,猿鸟哀鸣,是民歌《 竹枝 》的流行地。唐代诗人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有《 竹枝》九篇,其中写道:“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又云:“白帝城头春草生 ,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本词亦是叙行路之难 ,乡关之思,写得明白如话,复叠回环,颇有民歌风味。
下片将视线从长江头移向长江尾,从巴子城头移到“天外吴门、清霅路”,正是两人家乡所在。所谓“天外”,是形容其远。吴门(今苏州市,程师孟故乡 )与霅溪(在作者故乡湖州乌程东南)相隔不远,如今一人归而一人留,自启思乡之情。这里字面有意重复,以使词意进一步发展。结尾三句宛转其意。作者自注曰:“来词云‘折柳赠君君且住’。”折柳赠别,意在挽留。作者为了感激其深情厚谊,所以要把所赠的柳枝和无限乡思带回那草长莺飞的江南。这里的“江南”,承上“君家正在吴门住”句,意指“吴门”。意为:君虽滞留而寄情的柳枝与我惧归,亦足慰怀矣。语言明白流利而词句却委婉,多低徊不尽之意。
赠妓兜娘
十载芳洲抚白蘋,移舟弄水赏青春。当时自倚青春力,不信东风解误人。
千秋岁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南乡子
潮上水清浑。棹影轻於水底云。去意徘徊无奈泪,衣巾。犹有当时粉黛痕。海近古城昏。暮角寒沙雁队分。今夜相思应看月,无人。露冷依前独掩门。
系裙腰
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是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
泛清苕 又名感皇恩正月十四日与公择吴兴泛舟
绿净无痕,过晓霁清苕,镜里游人。红柱巧,彩船稳,当筵主、秘馆词臣。吴娃劝饮韩娥唱,竞艳容、左右皆春。学为行雨,傍画桨,从教水溅罗裙。溪烟混月黄昏。渐楼台上下,火影星分。飞槛倚,斗牛近,响箫鼓、远破重云。归轩未至千家待,掩半妆、翠箔朱门。衣香拂面,扶醉卸簪花,满袖余煴。
巢乌
乌啼东南枝(《安陆集》作林),危巢雏五六。心在安巢枝,一日千往复。脱网得群食,入口不入腹。穷生俾反哺,岂能报成育。
浏览全部 212 首
蝶恋花 留别吴白楼
亭外潮生人欲去,为怕秋声,不近芭蕉树。芳草碧云凝望处,何时重话巴山雨。三板轻船频唤渡,秋水疏杨,欲折丝千缕。白雁横天江馆暮,醉中愁见吴山路。
蝶恋花 其四 寒食
红杏梢头寒食雨。燕子泥新,不住飞来去。行傍柳阴闻好语。莺儿穿过黄金缕。桑落酒寒杯懒举。总被多情,做得无情绪。春过二分能几许。银台新火重帘暮。
水龙吟 记钱塘之恨
晚来江阔潮平,越船吴榜催人去。稽山滴翠,胥涛溅恨,一襟离绪。访柳章台,问桃仙浦,物华如故。向秋娘渡口,泰娘桥畔,依稀是、相逢处。窈窕青门紫曲,茜罗新、衣翻金缕,旧音恍记,轻拢慢捻,哀弦危柱。金屋难成,阿娇已远,不堪春暮。听一声杜宇,红殷绿老,雨花风絮。
月下笛
短柳门前,扁舟自远,隔江风雨。盟沤细语。采蘋花寄将去。并刀休剪吴淞水,怕难剪离愁万缕。怅翠泥落尽,朱楼重闭,燕子归路。延伫。相逢处。记绿阴浓遍,画廊鹦鹉。旧时月冷,玉箫声在何许。黄昏读曲双红豆,问头白、词人怨否。岁华晚、酒未醒,今夜又是愁度。
木兰花/玉楼春 立春日作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塘关上草。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幡判醉倒。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席上赠刘一丈墀石
满目垂萝青不收,何人日日问群鸥。尊前细雨千峰暮,天外明星万树流。岁月岂能残楚佩,行藏且莫问吴钩。怜君空抱苍生策,一卧江门四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