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赠杨允铭小篆歌
史籀大篆李斯变,变为小篆今独传。绎山秦望石皆裂,余者散失如飘烟。诅楚之文大相似,先出李斯三百年。李斯无乃踵其武,体同画异难后先。后传八体亦有篆,雕虫何由得传远。汉武书师蜕凡骨,曹喜李潮探御脔。徐铉承之非不佳,形质仅堪称■匾。同时作者岂无人,欲得美名何偃蹇。元初最数松雪翁,白野亦可追其踪。鄱阳伯温用心苦,钱塘益思无限功。四明文运代不泯,学字亦有前贤风。三代鼎彝俱在目,杨生晚出参其中。杨生深用李斯力,能使笔锋归正直。清圜瘦硬玉削成,每逢好事留其迹。人心正喜趋末流,谁将旷古渊源求。倘使淳风追前代,杨生亦足裨皇猷。
晚年病目诗 晚年病目诗 其三
予学二王书,常在少壮日。终年应人求,运腕不停笔。兹以目病辞,方始得就逸。书以大道言,何足尽称述。
甲寅腊月十日自石龙赴广州会城途中纪行 其八
中天晴日敛山霏,犹有高林露滴衣。欲就石崖题岁月,湍流催筏去如飞。
与揭伯防先生桂彦良重游东山分韵得鸟字
荏苒岁云暮,霜露摧百草。东山松柏姿,青青故相好。我有违旷思,戾兹涉远道。斗酒斟酌之,良以慰孤抱。所悲无定居,依依若飞鸟。愿藉山中云,优游以终老。
中秋迟云林先生不至越五日见访有感 其一
美人涉江水,爱此鸥鹭閒。参差各怅望,江水渺波澜。萧萧风日中,蔼蔼松竹间。天乎贷予时,再晤良不难。
丁孝子诗
丁鹤年,精诚之心上达九天。丁鹤年,精诚之心下达九泉。先翁曾长武昌县,死葬山中厄兵变。山中父老怀甘棠,修筑堂封自相劝。鹤年避乱东海头,年深道阻生烦忧。乱靖还寻武昌路,泪痕滴满先翁丘。彷徨改葬樊山侧,不惜黄金换沙石。此身尚在天地间,何事能令慰朝夕。卜日已定雨漫漫,十日不止难下棺。仰首呼天雨中拜,雨为阁驻阴云端。葬后仓皇下山去,大雨依然大如注。是时送葬纷如云,祭奠争趋墓边路。母困干戈生别离,儿大母死才得归。但闻母死葬村落,问人葬地俱不知。村落蓬蒿暗荒土,数月走寻心独苦。焚香祝母如有灵,为报沉沦在何许。梦中忽见别时容,步上高堂言未终。牵衣恸哭自惊觉,清晨起接邻家翁。翁言昨夜梦而母,亲出房栊赠尊酒。梦间此夕精灵通,早晚应当见枯朽。共披荆棘凌风霜,平地有坎疑有藏。洒饭陈辞属深土,遗骸果见生辉光。恐认他人心臲?,啮血淋漓试枯骨。枯骨通红知可征,一齿当门正如漆。重制衣冠新作坟,迁葬母骨安母魂。积恨谁知满胸臆,烈风顿扫空中云。丁鹤年,病且癯,何异常人七尺躯。丁鹤年,能读书,何人不解探玄珠。一片精诚独如此,回首世人空有子。
浏览全部 312 首
采莲曲
采采池中莲,花香君莫取。赠子以莲房,教识侬心苦。
蕲守李智仲惠簟
黄琉璃色縠波纹,持赠多惭李使君。一枕凉风吹梦去,楚山脩竹正如云。
别杨如石孝廉四首 其三
秋江有芙蓉,采采赠夫君。采之不盈把,聊以慰停云。
张氏白石山房诗
浦江有名山,白石如积雪。玉气亘中天,龙湫无六月。于兹隐君子,结屋依翠微。读书日平树,看泉风满衣。谁谓野鹤姿,从心自饮啄。一落樊笼间,清梦绕岩壑。岂不念白石,好炼五色纹。献之补天手,归卧山中云。
毕履和惠端砚余以大歙砚报之佐以一诗
履和惠端砚,玉质马肝色。我有大砚卧蚕纹,元是新安龙尾石。持以答佳贶,聊尔见此心。极知不是双南金,未足报君绿绮琴。我得履和砚,清润如履和。天然粹德非琢磨,秋江印月平不波。君得刚甫砚,朴钝若刚甫。不能轻捷随人后,默默寒窗守愚鲁。端砚入手喜有余,展开古帖聊学书。大砚知君不负渠,墨池飞出北溟鱼。
采莲曲和铁厓先生二首 其二
盈盈藕上花,采采堕清泪。愿将心中丝,系君双玉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