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大坂往返得诗十绝 其一 观文公与内弟程允夫手书真迹 其八 观 蓉峰先生存藁
满架遗书墨尚新,立言真不愧先民。后生学问曾何似,也作青宫辅导臣。
谒狄梁公庙
香火荧煌照翠微,古祠犹在旧城非。残碑蚀土高三尺,老树凌霜大十围。只手谁扶红日上,寸心曾绕白云飞。偶来未及椒浆奠,回首青山带落晖。
仆家徽之篁墩有晋循吏陈忠臣之祠第在焉土人尝更名黄以避巢贼之荼毒袭称至今仆近复篁墩之号而翰长镜川先生作十绝非之仆亦未敢以为是也谨次韵随章奉答幸终教之 其六
王谢墩名一任谁,故园黄竹我须知。金盘华屋杨家果,此说方应是可疑。
慰李世贤学士丧子 其六
暂寄藤棺古佛堂,神仙空说返魂香。月河桥下东流水,那及人家此恨长。
大雨雪过黄茅山吴知州克宽邀宿
迢迢石径入林端,未到黄茅力已殚。鸟啄亦愁泥滑滑,雨声如竞雪漫漫。剡溪兴尽真须返,蜀道歌成未是难。烟火望中知不远,主人邀宿有余欢。
涿州道中录野人语
我行范阳道,水次遇老叟。时当孟冬尽,破褐露两肘。邂逅一咨诹,向我再三剖。哭言水为沴,天意苦难究。今年六月间,一日夜当丑。山水从西来,声若万雷吼。水头高十丈,没我堤上柳。手指官路旁,瓦砾半榛莽。昔有十数家,青帘市村酒。人物与屋庐,平明荡无有。水面沈沈来,忽见铁枢牖。数日得传闻,水蚀紫荆口。老稚随波流,积尸比山阜。远近皆汤汤,昏垫弗可救。如此数月余,乃可辨疆亩。下田尽沮洳,高田剩稂莠。农家一岁计,不复望升斗。官府当秋来,催租不容后。嗟嗟下小民,命在令与守。更有观风使,仰若大父母。见此如不闻,恐或坐其咎。我民千余人,血首当道叩。始获免三分,有若释重负。奈何急余徵,日日事鞭殴。夫征又百出,一一尽豪取。悲哉一村中,窜者已八九。老夫家无妻,一儿并一妇。两孙方提携,尽可慰衰朽。岂期天不吊,一旦遂穷疚。一儿水中没,一妇嫁邻某。两孙鬻他人,偿官尚难勾。老身自执役,有气孰敢抖。反羡死者安,苦恨生多寿。诏书开赈济,奉者有贤否。终为吏所欺,此食亦难就。与其馁填壑,不若举身走。一饱死即休,宁复念丘首。呼天一何高,呼地一何厚。我闻老叟言,垂涕者良久。恭惟天子圣,化泽被寰囿。声色弗自御,游畋敢谁诱。稼穑深所知,真如古明后。庶徵岂不谙,一变故非偶。无乃诸皋夔,此责当敬受。谁谓斯民痛,不可事焫灸。我亦食人禄,深惭结朱绶。岂无致泽心,无地可藉手。立马野踟蹰,悲风动林薮。
浏览全部 2525 首
蒙谷
淡烟轻锁数株松,夜静潇潇古谷风。云掩草舒青洞绿,鸟衔花落碧岩红。神仙去后无金剑,仕宦来时有玉桐。未知此后谁人隐,寂寞南来几朵峰。
王剪
少李轻兵去不回,荆人胜气鼓如雷。将军料敌元非怯,能使君王促驾来。
出京感事
晚岁长途俱寂寞,伤今怀古总飘零。韩彭岂是无三窟,管葛元非守一经。白发任渠从此出,朱弦于世许谁听。犹怜去国恨能释,已见灯龙出北溟。
送王七尉松滋得阳台云
君不见巫山神女作行云,霏红(一作虹蜺)沓翠晓氛氲。婵娟流入楚王梦,倏忽(一作觉后)还随零雨分。空中飞去复飞来,朝朝暮暮下阳台。愁君此去为仙尉,便逐行云去不回。
颂古二十一首 其一十八
才伸劫火光中问,便解随他去复回。回到悔来坡下路,乱山依旧碧崔嵬。
赠周孝子二首 其一
一自仙游去不回,徒令孝子有余哀。他年华表归来后,知是人间几劫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