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图韩范二公经略西夏事迹于正心堂之壁各系以诗著志也 其一 其一
魏公真间气,出也遭时亨。芳年掇巍科,柄用良匪轻。谏垣累抗疏,四海蜚英声。望重官益尊,台鼎司钧衡。危疑决大策,宗社赖以平。元勋固莫加,雅量孰可名。维时孽寇贼,西夏为纵横。帝简出群才,命公秉钺行。公行志有在,壮气何峥嵘。誓欲复土疆,肯效城下盟。军容若山动,威令如雷轰。贼闻胆已寒,下马遥相迎。奉表愿纳贡,曷敢复战争。山林有群盗,闻风亦忧惊。薄伐即送降,不假血刃征。坐令数千里,藩镇皆销兵。岂惟边患除,公尤抚边氓。开仓大赈恤,百万死复生。西人感公恩,处处生祠成。朝夕共瞻拜,如念慈母情。天将倾西北,赖公手能擎。人怀左衽忧,赖公终弗更。一世扬伟迹,万古垂光荣。题诗仰余光,北斗天中明。
三茅观与左迁钱学士致仕陈太常宴集分韵 沧字 其一
揽衣上高轩,开轩俯遐荒。江山界吴越,胜槩非寻常。云起风隐隐,潮生浪沧沧。好风入我怀,冰雪生襟裳。眷言我同心,聊此尽一觞。一觞未及酬,冥思热中肠。丈夫感知遇,图报心遑遑。岂须薄江湖,何暇思庙堂。但使吾道行,咸能济时康。所以乡先正,进退忧弗忘。我希古之人,岁月悠且长。何以誓此心,仰视白日光。
刘子钟郎中嶰谷秋风竹为吴郎中题
大夏之西,沅渝之阴,有地名嶰谷,产竹成修林。苍厓每见绿云起,白日不受红尘侵。七月八月风森森,翠鸾飞舞青虬吟。瀛洲仙子振环佩,商山隐者鸣瑶琴。行看最能远清听,入坐便可消烦襟。比来此景不易得,宦途渴想尘生心。吴君早年登要津,此君风节素所歆。东平才子善挥洒,笔端造化留情深。欲君宝此如南金,作官视此为规箴。此君终当遇伶伦,取之共和箫韶音。
次韵再答罗宪副六首 其四
仲素家声庆有余,遥遥华胄信无如。青年擢第司风纪,多少勋劳汗简书。
题湖口上钟岩寺
上方风景最清幽,驻却双旌试一游。绝壁有岩皆起阁,归僧无路只乘舟。天垂庐岳擎孤柱,湖落湘江界合流。翘首不堪东北望,思乡又感庙堂忧。
天顺八年春正月晦日予被人倾挤出为浙藩参政脱险途迁美秩又得便道归觐老亲心甚乐焉遂买舟南行二月望日舟次砖河阻风偶成书感一律奉寄同窗师友山东大参简庵王先生
出参行省百忧宽,笑解金鱼上木兰。半世萍踪才定迹,八旬椿寿得承欢。不愁月暗趋朝晚,纵使风狂到处安。独坐蓬窗自深感,报君惟有一心丹。
浏览全部 701 首
点绛唇 寿周干臣
千古诗坛,苦吟谁得风骚妙。羡君才调。一蹴无边徼。岁岁中秋,喜见朱颜好。霜蟾皎。一尊倾倒。万事秋毫小。
赠人
白屋深居兴自豪,竟无书札致山涛。花边丝竹留词伯,天下文章重布袍。南国才名应不愧,东吴门第向来高。幽怀已是凌秋月,况有余光上彩毫。
哭东莱吕先生 其四
蟠际函三极,精微破一毫。百川沧海受,五岳众山高。退托初何有,声名肯自豪。谁人伤日月,用力尔徒劳。
渑池
古邑人烟陕雒间,马蹄车辙许谁閒。不堪晓雨妨行兴,犹喜秋风慰客颜。老去稍知筋力倦,年来祇益鬓毛斑。相如屈赵无遗迹,独有空名重泰山。
赠朱开府 其二
凤凰毛羽奇,松柏坚贞峙。秉性既清高,摧挫何能倚。岳伯非不荣,弃之若敝屣。劲节耸朝绅,令闻裨国是。简在出帝心,家食不遑起。王道固荡平,得兴君子理。
赠僧云栖
麈尾与筇枝,几年离石坛。梵余林雪厚,棋罢岳钟残。 开卷喜先悟,漱瓶知早寒。衡阳寺前雁,今日到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