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本词题为“惜梅”;上片着重在一个“惜”字上。
起首两句写梅的开放和谢落。“寒相催 ”,“暖相催”是指气候转暖,促使梅花萎谢。以下两句叹息寒催梅开,暖催梅落,早开便会早落,因此就叮嘱花儿,还是迟一点开吧。其惜花之心,由此可见。及到花飞春去,就感伤不已,真是惜花兼又伤春。对此作者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花儿开得迟些,甚而至于不开,那就没有谢落之事,当然也不会生惜花之心。此即所谓“无得亦无失 ”,也是妙参佛理的“了达”之语,由此可见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殊有悟境”。
下片从惜梅引申到伤时。先写闻曲有感,但闻角声传出《大梅花》、《小梅花》的曲调,笛声传出《梅花落》的曲子。因为汉代军中之乐横吹曲中有《梅花落》是笛中曲名 。角也是军中吹器 ,唐大角曲就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鸣角”又有“收兵”之义,因此,边境告急,城危如卵,谁又能承担起恢复中原的重任呢?词意至此,已从惜花转到忧时。“吹了南枝吹北枝 ”,此句承上两句而来;南方气候温和,寒流罕至 ,岭梅往往南枝花落 ,北枝花开,所以说角声、笛声吹落了南枝梅花,又吹落了北枝。这里暗与上文照应,隐指危机存在于偏安江南之小朝延。
末句词意一转,仍归结到惜梅上。梅花开时清香阵阵,沁人心脾 。梅花落时,片片花瓣,漫天飞舞,宛若飘飘白雪,使人观之不胜叹惋,欲留不能。一个“惜”字,深入骨髓。
赠贵上人
贵公葬法妙蓍龟,眼力尤高异管窥。先世曾从牧堂学,前身疑是涅槃师。服寒食散方谁验,营土馒头计已迟。我卜寝丘将斩草,重来莫负老人期。
道释六言二首 其一
萧衍老公苦行,舍身之举壮哉。祇怕侯丞相者,不许梁朝赎回。
灵著祠
甘宁关羽至今传,名将为神自古然。生不封侯三万户,死犹庙食数千年。
方寺丞除云台观
河岳腥膻愤未忘,羡公遥领旧灵光。草荒太白骑驴迹,云冷希夷委蜕裳。定有遗民来献土,可无散吏去焚香。吾闻同华多奇观,不比炎州寂寞乡。
杂咏五言八首 其二
魏帝恩虽重,川灵礼自防。不曾簪美珥,安有献明珰(宓妃赋)。
精卫衔石填海
精卫衔冤切,轻生志可怜。只愁石易尽,不道海难填。幻化存遗魄,飞鸣累一拳。终朝纳芥子,何日变桑田。鹃怨啼成血,鸱沉怒拍天。君看尝胆者,终有沼吴年。
浏览全部 4823 首
洞仙歌 和刘一止《苕溪词》
月明风静,问此时谁晓。雪后初开一枝好。爱孤山踪迹,千树横斜,临碧水,十里湖光冷照。逋仙归去后,依旧黄昏,疏影婷婷为谁妙。望不尽竹篱茅舍人家,断桥边、诗情空老。任南北枝头暖相催,听玉笛声中,吹来多少。
凤栖梧/蝶恋花
碧瓦笼晴烟雾绕。水殿西偏,小立闻啼鸟。风度女墙吹语笑。南枝破腊应开了。道骨不凡江瘴晓。春色通灵,医得花重少。爆暖酿寒空杳杳。江城画角催残照。
野趣轩见梅花
相逢暗香底,又见一年梅。枝既尔许瘦,花犹如此开。桥横红叶径,山晚白云堆。冻雨时吹洒,人閒寒事催。
晚坐散花之室
官居无处寄幽栖,洞户深沉坐最宜。静拨炉薰挹香气,间论画壁数花枝。虫鸣颇似雁来后,果熟还如莺老时。吹彻角声巫峡晚,片云催雨更催诗。
雨行梅关二首 其二
通宵雨滴急催梅,枝北枝南晓尽开。多谢花神好看客,随车十里雪香来。
梅花六首 其三
一花两花春信回,南枝北枝风日催。烂熳却愁零落近(须溪本卷七作尽),丁宁且莫十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