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这首曲子写巧姐。巧姐是《红楼梦》中,众我的贵族子女中,唯一走向自食其力的人。作者并没有把巧姐的这条生活道路,当作悲剧来写,而是以庆幸的口吻予以肯定,这是所有的判词和曲子中仅见的例子。
我们通观《红楼梦》对王熙凤的描写,就可以推知作者在这里并不是赞颂王熙凤的“济困扶穷”而“积得阴功”。在第十五回中王熙凤曾对铁槛寺老尼静虚说:“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我说要行就行。”所以曹雪芹这支曲子中,只不过是借题发挥,反话正说。王熙凤是一个心机用尽,坏事做绝,一点也不留余地的人,她放高利贷,盘肃穷人,逼人毙命,完全是一个“爱银钱,忘骨肉”的人,我们还可以由此想到,贾府以至整个封建地主阶级,不正是由于作恶多端,欺压人民,而濒于崩溃的么!作者反复咏叹“留余庆”,是含有深意的。曹雪芹迁居北京西郊旗地,虽处于贫困之中,不为贫困所屈服,而以贫困骄人。他对穷苦人非常关切,竭诚救助。邻居白媪,贫病交迫,孤苦无依,曹雪芹照顾她的生活,医治她的疾病。及白家瞳新屋落成,分给她一间,使她不致于流离失所。(见敦敏《瓶湖懋斋记盛》)这样的环境和生活,使曹雪芹逐步地接近于人民。作者在写贾府衰败之后,一方面写统治阶级内部骨肉相残,一方面又写农村劳动妇女--刘姥姥把巧姐从火坑里救出来,既是对虚伪的封建道德的揭露,也是作者“劝人生,济困”的思想表现。
第六十四回回前诗
突兀倚苍穹,谁云巧妙工。滴□岩已竭,神运□常空。人入嵌□里,春归秋□中。□翁何处在,孤塔凛高风。
金陵十二钗正册 李纨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中秋对月有怀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红楼梦曲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十二曲 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朱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红楼梦十二曲 虚花悟
将那三春勘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挨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浏览全部 92 首
题画瓯碧牡丹
沈香亭畔玉傞俄,叠叠春山捧翠螺。何似江南天水碧,周娘亲为剪宫罗。
苏幕遮
女休猜,儿莫识。情欲偷精,盗髓*筋力。奉劝回头寻歇息。认取身中,三个真端直。姹娘亲,婴子得。专委黄婆,鞠养成渊默。畅饮刀圭通十极。四句同归,随步云霞陟。
苏幕遮
女休猜,儿莫识。情欲偷精,盗髓隳筋力。奉劝回头寻歇息。认取身中,三个真端直。姹娘亲,婴子得。专委黄婆,鞠养成渊默。畅饮刀圭通十极。四句同归,随步云霞陟。
挽林学录五言二首(友闻) 其一
节麾三世显,萤雪一生贫。愈积家余庆,咸称里善人。幼常推李泌,老忽哭卢纶。圣恶无从涕,那堪是外亲。
黎氏积庆堂诗(并序)
积善有余庆,不善有余殃。至公在司造,报效亦已彰。蔓草务去根,猗兰愿留芳。人心与天理,好恶乃其常。驷车于门高,五桂窦氏昌。阴德信有徵,福泽其无央。斯堂扁积庆,著善斯不忘。后人继芳躅,奕世垂休光。
好事近
幸自得人情,只是有些脾鳖。引杀俺时直甚,损我儿阴德。情知守定没乾休,乾休冤俺急。今夜这回除是,有翅儿飞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