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李尹叔知丞借华严于仙山子楚以诗道其事李有和诗因以次韵
与君淮浦接乡关,闻道忙中也自闲。身似浮花真客宅,心归实地是家山。窗明笃耨朝烟细,榻静籧篨午梦残。更问前生李居士,南行今到几人间。
和寄钱稷臣二首 其一
澹泊因缘亦破除,风情心绪尚贪书。越山不作功名债,硬忍饥寒计不疏。
登岩顶谒靖应祠
独寻空翠到仙家,夹路香传数里花。欲快平生无碍眼,烟霞顶上看烟霞。
赠闻老
给孤园下化丛林,堂上雷音振海音。十六师兄同本愿,三千法界一慈心。有时去作人间雨,无事不闻斋后禽。怅望四年留五日,自知清浊易分襟。
题前寺中洲茶
中洲绝品旧闻名,瀹以寒泉雪乳轻。怪得道人长不睡,一瓯唤醒梦魂清。
赠后庵显裕僧
坏色寒惟破面藤,寄情显裕一孤僧。花天捧日朝分供,山鬼呼风夜扑灯。何日庵居同兀兀,羡君身外只腾腾。是非不到争多少,前寺经山只一层。
浏览全部 717 首
题怀素自序卷后
狂僧草圣继张颠,卷后兼题大历年。堪与儒门为至宝,武功家世久相传。
访张鉴秀才兄弟
眼看霍霍万钱食,便就匆匆五鼎烹。何似张侯五兄弟,闭门相对饱芹羹。
藜科(藜科丛生庭中,白露日,割而为帚。是日取藜无蚁。谚云)
堂下生旅藜,堂上秋风起。藜生何重重,秋风落无子。子落尚复生,根枯为谁死?朝乘白露降,采割辞蝼蚁。但知伤藜根,谁治藜生地。我非厌为羹,为帚为厥始。
晚兴二首 其一
偶扶藜杖过傍村,却倚禅床坐小轩。日落鸦栖津树暗,人归鹤踏钓船翻。挽弓从笑识丁字,刺绣终胜倚市门。羹芋一杯吾自饱,诸儿强为置盘飧。
八音歌 其一
金张与许史,不知寒士名。石交少瑕疵,但有一曲生。丝色随染异,择交士所贵。竹林固皆贤,山王以官累。匏酌可延客,藜羹无是非。土思非不深,无屋未能归。革华虽可侯,不敢践危地。木奴会足饱,宽作十年计。
杂感
鲁国多讥儒及戏,秦人惟以吏为师。莫教山鸟惊章甫,应学村氓戴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