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赠童尧询蔡楠谢敏行
七年避胡尘,无复少年事。适从岭外归,眼病不识字。尚幸戎马间,得见此数士。蔡童南城杰,所养盖有自。两谢名家子,学已前作似。相逢眼暂明,已足慰迟暮。如何舍我去,使(原校:一作令)我起千虑。江深羽檄繁,况此日月骛。犹余大谢留,与我相近住。风霜渺墟落,泥土暗道路。得无经此别,各复走他处。期君则甚远,苦(原校:一作告)语不厌屡。微言恐遂绝,其谁与调护。要当发愤求,不欲侥幸遇。圣门极坦平,渠自有回互。河清倘有期,未死或可俟。
将赴海陵出京治泎觅舟候送客不至遂行
子行殊未来,我马已再秣。略投故人饭,苦厌从者聒。长河见舟楫,尚恐尘事夺。风翻蝉急噪,雨漱岸欲脱。南山已在眼,想望淮水阔。别离古所重,况在交友末。翩然欲行际,所寄一短褐。路长书来稀,何以慰饥渴。
连州
再到连州却是家,逢人不复叹生涯。尊前欲洒思乡泪,羞见枝头含笑花。
精卫诗
西山有鸟,其状如乌。名曰精卫,其名自呼。精卫堙海,不堙不止。问谁之报,云帝之子。帝子女娃,往游不还。精卫求之,不敢有安。海流不改,汝堙不迁。嗟哉精卫,志则可怜。我昔读书,惟圣之求。竭力从之,以春及秋。老人宴居,审吾之学。惟时友朋,日就雕琢。圣言甚微,吾意则近。近以识微,退或有进。三年于曹,惟罪之恐。人虽甚厌,子亦不勇。舒舒其云,沄沄其水。子不与归,而曰有以。豕羊在牢,刍秣之恋。烹庖及之,抑又谁怨。予学日远,子道日疏。有愧精卫,其谁与居。精卫之飞,不必戾天。子之不如,宁有智焉。惟作与否,愚智之择。小人作诗,惟一劝百。
向敦武挽词
耐官丞相后,世固不无人。位下能安命,身闲不厌贫。还能死异域,便足继前尘。此日何山路,空悲草木新。
寄临川亲旧十首意到辄书不复次序 其三
屡试吴中千里莼,闽中荔子亦尝新。独游每恨无佳思,正好溪山少故人。
浏览全部 1363 首
寄诸弟
九年任奔走,一饱费经营。此日穷居意,他乡独往情。相忧只有病,所至但论兵。尚喜吾诸弟,形模远胜兄。
家叔舍弟与黎介然会于符离因用两绝奉寄 其一
漫约同归久未偿,只今留滞各他乡。春风有信勤归雁,夜雨何时复对床。
青峰寺哭灿然弟
长别惟生死,难忘是弟兄。但吾今到处,想汝昔曾行。乡社三年阻,兵戈一梦惊。青山风雨夜,此去更伤情。
阳关引 送淮甫六兄还南京,自言或将赴成都就其婿女,有黯然惜别之意。作此慰之
暗草流萤灭。夜雨虚檐歇。连床把袂,镫前影,惊华发。数人生遭际,对语成呜咽。叹暮年、相逢未久,又离别。休道今番去,途阻阔。总瞿塘险,蚕丛绕,易飞越。喜域中行处,万里同车辙。伫异时、峨嵋共上,醉明月。
送柽弟之日本 其二
弟兄各垂老,岁月吾甚爱。离别勿轻言,晚景行自悔。及今除豪气,世故或相贷。攘臂正有人,岂必需我辈。吾归子旋去,迫促剧负债。欢意直万金,贱售素所戒。子行吾独处,闭户且种菜。得归宁亟归,风雨床可对。
处暑
平时遇处暑,庭户有余凉。乙纪走南国,炎天非故乡。寥寥秋尚远,杳杳夜光长。尚可留连否,年丰粳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