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和梁次张谢得酒见寄四首 其三
妙龄才气压同升,谈笑端能却五兵。况复锦囊新且丽,粲如春树万枝荣。
挽范丞相五首 其五
长计公生日,年年献寿诗。祇今良月近,遽作九泉悲。世事真难料,人生信有涯。西风吹画翣,心折泪空垂。
和陶挽歌词三首 其三
老眼日昏昏,华发日萧萧。不死竟何待,理合葬荒郊。荒郊何所有,四面俱岧峣。荣木望秋落,亦已成枯条。青松为我夕,白石为我朝。仍幸二亲墓,相去无几何。今得从之游,欢喜如还家。我心既欢喜,安用挽者歌。有人来奠我,但问山之阿。
赠方山人二首 其二
故山久已办菟裘,得去欣闻止在秋。涉世安能长戚戚,收心只欲罢休休。
三七侄入新屋 其二
我昔行年近六旬,辛勤才有屋容身。汝成广厦年方壮,端是吾家有福人。
余以庚寅十月十日抵敝庐今恰三年感而有作偶成三律 其二
何处风烟似我园,且将萧散乐余年。向来已不忧三黜,老去谁能羡九迁。门外往还惟白足,里中游旧尽华颠。竹林已是幽栖地,只恐风流愧七贤。
浏览全部 1146 首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 其一
我自归林下,亦复与世疏。赖有善知识,时能过吾庐。伴我说道话,我爱读佛书。师为岩上去,我亦为膏车。便欲展我钵,随师同饭蔬。脱此尘俗累,长与岩石俱。此岩固高矣,卓出山海图。但比吾师高,还恐岩不如。
机简堂自隐静归为万年主人访余林下相与道旧因以述怀
吾乡本仙窟,石井尤奇特。民物生其间,古来盖千亿。惟师与我家,所居共阡陌。少小初无殊,长乃分儒释。术业虽不同,于道俱有得。师为方外游,声价已籍籍。象教久衰微,赖师振业席。炉鞴与钳锤,信有弥天力。果续佛慧命,作大善知识。我虽登禁涂,无功亦无德。但有忧国心,徒劳竟何益。挂冠归林下,面亦无惭色。知心独有师,相视笑莫逆。每思共谈玄,倾倒此胸臆。江浙遥相望,恨不生羽翼。昨朝忽惠然,得得访泉石。一见双眼明,欢喜几折屐。第念我与师,彼此头颅白。世路方艰难,老去合休息。师既归故乡,不应复他适。愿言却世缘,来伴我幽寂。相看成二老,永为闾里式。
机简堂余里人也在方外三十年未识其面乾道己丑余帅豫章乃自圆通来谒与之款语连日忘疲不谓末法中有此龙象且喜余里之有人因其归作诗以送之
我家石井旁,山水非不奇。所恨过从少,无与同襟期。独幸里巷间,高僧有二机。大机传祖印,海内声名驰。晚归结草庵,杜门人莫窥。嗟哉已物化,不见三十期。我为铭其塔,世犹仰清规。小机真龙象,方为人天师。宴坐一禅榻,天花零乱飞。闻名亦二纪,颇愧会面稀。忽自庐阜来,访我江之湄。共说无生话,不觉日晷移。顾我麋鹿姿,久欲脱絷羁。来日宁有几,扰扰将何为。一点退闲心,不谓师已知。祇俟及新岁,上章力丐归。师傥还故里,愿言款柴扉。我虽无长物,亦有筇一枝。正欲穿林壑,相与穷幽微。庶几进此道,尽洗平生非。
和陶诗 读山海经十三首 其一(明·李贤(原德)) 读山海经十三首 其八(明·李贤(原德))
有国交胫东,其人年命长。非啖不死药,禀气自异常。若无奇泉水,必有异种粮。天地共悠久,所乐殊未央。
荣公还金山
十年不出山,一游即千里。问师何处来,固亦偶然耳。人言人闲好,自爱岩谷里。红尘日扑面,洗眼无清水。孤身本何将,一钵乃生理。来既无所牵,去亦谁能止。昨闻檀越船,风帆欲南指。别我从此逝,飘飘白云履。我观世间人,孰不为身使。唯师乃不然,来往由自己。归及枇杷熟,忆我青林底。
和陶读山海经十三首韵送机简堂自景星岩再住隐静 其一十二
僧中有高僧,士亦有高士。我虽不为高,心粗能知止。师是个中人,特患不为尔。何幸我与师,俱是邻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