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苕溪渔隐丛话》:《复斋漫录》“古曲有《落梅花》,非谓吹笛则梅落。诗人用事,不悟其失。”余意不然之。盖诗人因笛中有《落梅花》曲,故言吹笛则梅落,其理甚通,用事殊末为失。
《四溟诗话》:作诗有三等语,堂上语、堂下语、阶下语,知此三者可以言诗矣。凡上官临下官,动有昂然气象,开口自别。若李太白“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此堂上语也。
《唐诗广选》:蒋仲舒曰:无限羁情,笛里吹来,诗中写出。
《唐诗摘钞》:前思家,后闻笛,前后两截,不相照顾,而因闻笛益动乡思,意自联络于言外。意与《洛城下》同,此首点题在后,法较老。
《唐宋诗醇》:凄切之情,见于言外,有含蓄不尽之致。至于《落梅》笛曲,点用入化,论者乃纷纷争梅之落与不落,岂非痴人前不得说梦耶?
《唐宋诗举要》:因笛中《落梅花》曲而联想及真梅之落,本无不可。然意谓吹笛则梅落,亦傅会也。复斋说虽稍泥,然考核物理自应有此,不当竟斥为妄。
《诗式》:首句直叙;二句转,旅思凄然,于此可见。三句入吹笛;四句说落梅,以承三句。若非三句将“吹节笛”三字先见,则四句“落梅花”三字无根矣。且“江城落梅花”,足见笛声从楼上传出,“听”字之神,现于纸上。[品]悲慨。
《李太白诗醇》:严沧浪曰:凄远,堪堕泪。潘稼堂曰:登黄鹤楼,初欲望家,而家不见;不期闻笛,而笛忽闻;总是思归之情,以厚而掩。
以下资料来源未详:(1)郎中:官名。黄鹤楼:近在湖北武昌的长江边上。(2)迁客:流迁或被贬到外地的官员。(3)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昌;梅花:指“梅花落”。为笛曲曲牌名。
上清宝鼎诗二首(附存) 其一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子善变化,化作梅花妆。赠我累累珠,靡靡明月光。劝我穿绛缕,系作裙间裆。挹子以携去,谈笑闻遗香。
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古风其四十一
朝弄紫泥海。 夕披丹霞裳。 挥手折若木。 拂此西日光。 云卧游八极。 玉颜已千霜。 飘飘入无倪。 稽首祈上皇。 呼我游太素。 玉杯赐琼浆。 一餐历万岁。 何用还故乡。 永随长风去。 天外恣飘扬。 ( 一本无此二句 )
捣衣篇
闺里佳人年十馀,颦蛾对影恨离居。忽逢江上春归燕, 衔得云中尺素书。玉手开缄长叹息,狂夫犹戍交河北。 万里交河水北流,愿为双燕泛中洲。君边云拥青丝骑, 妾处苔生红粉楼。楼上春风日将歇,谁能揽镜看愁发。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明月高高刻漏长, 真珠帘箔掩兰堂。横垂宝幄同心结,半拂琼筵苏合香。 琼筵宝幄连枝锦,灯烛荧荧照孤寝。有便凭将金剪刀, 为君留下相思枕。摘尽庭兰不见君,红巾拭泪生氤氲, 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
送殷淑三首 其二
白鹭洲前月,天明送客回。青龙山后日,早出海云来。流水无情去,征帆逐吹开。相看不忍别,更进手中杯。
杂曲歌辞 秦女卷衣
天子居未央,妾侍卷衣裳。顾无紫宫宠,敢拂黄金床。水至亦不去,熊来尚可当。微身奉日月,飘若萤之光。愿君采葑菲,无以下体妨。
浏览全部 1118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