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此词写举子参加省试的情形。词的上片写考试前的准备阶段。祥符路为北宋都城开封府治所在地,这里借指京城之内。第一句写省试开始时,举子们纷纷前去,恰好雨后道路泥滑 ,他们穿上有铁钉的雨鞋,身着白衣,攘攘涌向考场。“踏破”和“白鹭”都有讥笑的意味,表现慌忙和滑稽的状态。“盝”,音禄,小匣,“试盝”即文具盒之类的用具。“幞头”为宋人通用头巾。举子携着试盝,戴着不合适的幞头,形象就更加有点可笑了 。“ 八厢儿事 ”即许多兵士,“直殿”指朝廷侍卫武官,进入考考场之时,既有许多兵士搜查,又有两员朝廷武官监督,弄得“怀挟无藏处”,根本无法作弊了。可怜这些举子本来才学粗疏,考场管理之严,就更使他们无计可施了。
词的下片写举子在考场中的困窘愁苦之态。“时辰报尽天将暮”,时间一点点过去。困坐场屋的举子一筹莫展 ,文思滞钝 ,天色已暮 ,只得敷衍了事,“把笔胡填备员句”。天黑前必须交卷,他大约一整天都无从下笔,临到交卷前便只好胡乱写上几句充数。这两句写出举子考试时无可奈何的心情和困窘情状。考试既不如意,头昏眼花,饥肠辘辘,面对暗淡的烛光和难咽的馊饭,苦不堪言。若是小园闲庭或高楼水榭,徙倚徘徊之时,“一阵黄昏雨”倒能增添一点诗情雅趣。可是举子们此时还有什么诗情雅趣,黄昏之雨只能使心情更加烦乱,更感凄苦了。在备述举子奔忙、进入考场、考试情况等狼狈困苦的意象之后,结句忽然来一笔自然现象的描写,好似景结情,补足了举子们黄昏的难堪环境氛围。
这首词嘲讽那些久困场屋、才学浅陋而又热衷科举的士人,用漫画的夸张手法描绘出举子赴省试的狼狈可笑形象。
鹧鸪天
虎掌葵花一锭银。全凭巧匠弄精神。里臁外跨知高下,逼拐挑尖月一轮。欺强汉,灭村人。其间奥妙岂堪论。不问贵戚并公子,曾与区区并马行。
庆清朝
北陆严凝,东郊料峭,化工争付归期。前村夜来雪里,先见纤枝。想像靓妆淡伫,钗头翡翠茧蛾儿。冰壶莹,坐间静对,姑射仙姿。潇洒处,非艳冶最奇。是名赋、处士新诗。尊前坐曲,忍听羌管频吹。试问占先众卉,微笑不奈苦寒欺。何须问,定应未羡,桃李芳菲。
一落索
倚楼一霎酒旗风。
瑞鹤仙 十二月廿二
户庭浮瑞气。八日余寒,新春来至。
虞主回京四首 其四 虞神
复土初。明旌下储胥。回虚仗,箫笳互奏,旌旆随驱。岂知飙御在蓬壶。道萦纡。风日惨、六马踌躇。留恨满山隅。不堪回首,翠柏已扶疏。帝城渐迩,愁雾锁天衢。公卿百辟,鳞集云敷。迓龙舆。端门辟,金碧凌虚。此时还帝都。严清庙,入空时升,文物灿烂极嘉娱。配三宗,号称神,古所无。帝德协庙虞。九歌毕奏斐然殊。会轩朱。神具燕喜,锡福集皇居。更千万祀,佑启邦图。
浣溪沙 题赠飞竿族
谁识飞竿巧艺全。儿童群戏艳阳天。十分险处却安然。海燕舞空萦弱絮,岭猿连臂下层颠。算来真个肉飞仙。
浏览全部 1965 首
青玉案 横塘路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附贺铸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
冻云封却驼冈路。有谁访、溪梅去。梦里疏香风似度。觉来惟见,一窗凉月,瘦影无寻处。明朝画笔江天暮。定向渔蓑得奇句。试问帘前深几许。儿童笑道,黄昏时候,犹是帘纤雨。
舟次横河呈孙季和通守
冉冉归云不自闲,纷纷暮霭已依山。时光尽入髭须里,行色元非草树间。旧腊新正能几许,粗衣粝饭试诸难。吾生所恨长飘泊,又宿汀州白鹭湾。
浪淘沙
结客去登楼。谁系兰舟。半稿清涨雨初收。把酒留春春不住,柳暗江头。老去怕闲愁。莫莫休休。晚来风恶下帘钩。试问落花随水去,还解西流。
浪淘沙令
结客去登楼。谁系兰舟。半篙清涨雨初收。把酒留春春不住,柳暗江头。老去怕闲愁。莫莫休休。晚来风恶下帘钩。试问落花随水去,还解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