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此词写举子参加省试的情形。词的上片写考试前的准备阶段。祥符路为北宋都城开封府治所在地,这里借指京城之内。第一句写省试开始时,举子们纷纷前去,恰好雨后道路泥滑 ,他们穿上有铁钉的雨鞋,身着白衣,攘攘涌向考场。“踏破”和“白鹭”都有讥笑的意味,表现慌忙和滑稽的状态。“盝”,音禄,小匣,“试盝”即文具盒之类的用具。“幞头”为宋人通用头巾。举子携着试盝,戴着不合适的幞头,形象就更加有点可笑了 。“ 八厢儿事 ”即许多兵士,“直殿”指朝廷侍卫武官,进入考考场之时,既有许多兵士搜查,又有两员朝廷武官监督,弄得“怀挟无藏处”,根本无法作弊了。可怜这些举子本来才学粗疏,考场管理之严,就更使他们无计可施了。
词的下片写举子在考场中的困窘愁苦之态。“时辰报尽天将暮”,时间一点点过去。困坐场屋的举子一筹莫展 ,文思滞钝 ,天色已暮 ,只得敷衍了事,“把笔胡填备员句”。天黑前必须交卷,他大约一整天都无从下笔,临到交卷前便只好胡乱写上几句充数。这两句写出举子考试时无可奈何的心情和困窘情状。考试既不如意,头昏眼花,饥肠辘辘,面对暗淡的烛光和难咽的馊饭,苦不堪言。若是小园闲庭或高楼水榭,徙倚徘徊之时,“一阵黄昏雨”倒能增添一点诗情雅趣。可是举子们此时还有什么诗情雅趣,黄昏之雨只能使心情更加烦乱,更感凄苦了。在备述举子奔忙、进入考场、考试情况等狼狈困苦的意象之后,结句忽然来一笔自然现象的描写,好似景结情,补足了举子们黄昏的难堪环境氛围。
这首词嘲讽那些久困场屋、才学浅陋而又热衷科举的士人,用漫画的夸张手法描绘出举子赴省试的狼狈可笑形象。
庆灵椿/摊破南乡子 夫人生日
瑞溪庭,满闺秋色好,帘幕低垂。一床簪笏人间盛,沉檀影里,笙歌沸处,齐捧瑶卮。习礼复明诗。胡氏清畏人知。寿堂已庆灵椿老,年年岁岁,重添嫩叶,频长繁枝。
早梅芳 雪梅
冰唯清,玉唯润。清润无风韵。此花风韵,自然清润传香粉。故应春意别,不使凡英恨。到春前腊后,长是寄芳信。此情闲,此意远。一点萦方寸。风亭水馆,解与行人破离恨。广寒宫未有,姑射仙曾认。向雪中月下,吟未尽。
宁宗皇帝发引三首 其一 导引
三弄晓、云黯天低。攀六引、转悲凄。俭慈孝哲钟天性,深仁厚泽遍群黎。东西南北傒商霓。功甫就、别宸闺。臣民千古恨,几时羽卫带潮归。
鹧鸪天 秋榜将开得子
菊釂萸残玉未颓。文星喜趁梦熊回。预传鲲拟南溟去,亲送魁从北斗来。真间世,定奇材。满堂欢笑动春雷。明年郎罢蟾宫近,更把丹枝为我栽。
德兴邑廨石刻 其一
仕宦之身,天涯海畔。行商之身,南州北县。不如田舍,长拘见面。门无官府,身即强健。麻麦遍地,猪羊满圈。不知金贵,唯闻粟贱。夏新绢衣,秋新米饭。安稳眠睡,直千直万。
鼓笛慢/水龙吟 其一
雪霏冰结霜凝,是谁透得春工意。南枝向暖,江边岭上,独先众卉。闲态幽姿,绿窗红蒂,粉英金蕊。念冰肤秀骨,人间要见,除非是、真仙子。羌管且休横吹。待佳人、新妆初试。鸾台晓鉴,人花相对,何须更比。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月低风细。又岂知,渐结枝头翠玉,有和羹美。
浏览全部 1965 首
青玉案 横塘路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附贺铸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
冻云封却驼冈路。有谁访、溪梅去。梦里疏香风似度。觉来惟见,一窗凉月,瘦影无寻处。明朝画笔江天暮。定向渔蓑得奇句。试问帘前深几许。儿童笑道,黄昏时候,犹是帘纤雨。
舟次横河呈孙季和通守
冉冉归云不自闲,纷纷暮霭已依山。时光尽入髭须里,行色元非草树间。旧腊新正能几许,粗衣粝饭试诸难。吾生所恨长飘泊,又宿汀州白鹭湾。
浪淘沙
结客去登楼。谁系兰舟。半稿清涨雨初收。把酒留春春不住,柳暗江头。老去怕闲愁。莫莫休休。晚来风恶下帘钩。试问落花随水去,还解西流。
浪淘沙令
结客去登楼。谁系兰舟。半篙清涨雨初收。把酒留春春不住,柳暗江头。老去怕闲愁。莫莫休休。晚来风恶下帘钩。试问落花随水去,还解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