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寄题野翁无闷堂
余不衣冠故吾里,上下三吴一溪水。方山峨峨出清泚,野翁卜筑当山趾。春气来自杨柳始,不待葩华著桃李。莲生半卷未厌眼,已在红蕖明镜里。秋风瑟瑟最先至,千里苍烟接山起。车声马足不得到,无闷主人方隐几。想见野翁形气古,少年词华奋瑰玮。春秋八十尚不倦,一篇一咏无余晷。有材无用古所叹,知命不忧方可喜。神完貌固得所养,从来轩冕如糠秕。嗟余跋疐亦可鄙,老向江南治蓬藟。隐身齐山绝人迹,独与白云同作止。白云无心归故山,故山自与野翁闲。聊上南冈一引领,落日已在桑榆间。
永寿太君挽词 其一
帝命方优渥,仙屏去杳冥。松筠传懿行,金石勒新铭。双阙不复望,三山依旧青。慈祥岂无报,独不享遐龄。
道中
昔我离家时,月生正如钩。行行载见月,已在天南头。我身岂当然,吏议不可酬。下手亦何愧,摇尾终无求。默默就孤征,凄凄怀百忧。吴山望不尽,已泛楚江流。木落知岁寒,客子多悲愁。一恸一斗血,安能望松楸。
伯翔父挽歌 其一
平日并游客,老来相见稀。穷山忘我日,丹旐怆君归。云水野情在,风埃人事非。不知九泉下,谁与款谈围。
和李泰叔
一身已与世相违,宁假虚名竹帛垂。老去读书聊自遣,病多饮药倚支持。长因斜日增离恨,却有秋风慰所思。屡辱高吟不即报,使来多值欲眠时。
还湘南集
蚤识陶公父子名,未知李老思尤清。后来无复能文客,潇水湘山空月明。
浏览全部 420 首
与道相知最乐篇
人多乐于新相知,又多悲于生别离。唯能与道相知久,如鱼乐水无暌时。乐道至乐非常乐,宜真造适潜熙怡。逌然在心不在境,安能更与白云期。
卜算子
不在月明楼,不在花香路。不在天涯不在家,只在心头驻。本不是无情,莫是无缘故。十二楼头十二栏,记取相逢处。
系乐府十二首(并序) 思太古 其五 欸乃曲
谁能听欸乃,欸乃感人情。不恨湘波深,不怨湘水清。所嗟岂敢道,空羡江月明。昔闻扣断舟,引钓歌此声。始歌悲风起,歌竟愁云生。遗曲今何在,逸为渔父行。
鲁郊
六十衰翁更莫閒,好将华发映青山。穆生自合寻归计,不在区区醴酒间。
客中写怀六首 寄妇 其六 怀友
贵盛多士趋,衰贱亲友弃。投老涉险艰,谁人敦气义。往岁客吴越,保身无善计。风雨交横来,仓皇不知避。阴云竟日起,龙蛇沸相噬。咫尺且莫期,千里讵能致。徘徊畏涂上,所向色憔悴。不有高世士,缓急吾何恃。时时想旧情,涕泪满衣袂。恨无缩地法,一见陈往事。绝塞悲鸿鹄,秋原老骐骥。同心不在眼,蹉跎愧前志。
长乐佳 其二
十二金凤皇,一一衔明珰。八角合欢带,欢不在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