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病中散步六绝 其五
病疏酒盏傍茶瓯,一独醒中起百忧。七尺之躯三寸舌,问渠小大若为谋。
刘忠定(安世) 书简帖赞
公心如铁,万仞壁立。声名百年,翰墨十袭。绝景独睨,奔尘莫及。曰谁为之,目不妄入。
长门怨
惊风不成雨,行云去无踪。妾生三十年,著籍长门宫。宫车辘辘春雷晓,明星初荧绿云扰。增成丙舍争迎銮,惟有长门闭花鸟。黄门开玉匙,画史图蛾眉。金铺振琼钥,玉秀生铜池。朝阳才回金屋在,转盼不堪人事改。入宫已作郑袖啼,出塞那知延寿卖。花残鸟语频,长门春复春。花鸟易惊老,况复门内人。东风动地夜来恶,万翠千红绕帘幕。当熊自有匪石心,肯顾班姬秋扇薄。长门勿轻怨,视此箧中扇。白华兮绿衣,自古兮有之。
李庄简(光) 三字帖赞
秦祸滔天,鲸汹九渊。沦胥以颠,而我谓不然。如公之贤,泰山岿然。奔流百川,何伤乎一卷。野史所编,人心之传。匪石则迁,谁为之燎原。两家之先,义比仲连。览此卷焉,不知其涕涟。
小春六花 李花
一枝眼底物华新,翠袖清霜更可人。靓色不须夸缟夜,韶容聊复返青春。日烘有意姿仍洁,露洗无言态更真。不趁繁华更孤迥,为君唤起雪精神。
李邕光八郎帖赞
北海书名亢其宗,虽摹犹足传奇踪。已鸣褚籥调欧镛,更拔永戟摧羲锋。平生鉴赏襄阳公,二宝相避如燕鸿。青毡阅世傥可逢,定见重合延平龙。
浏览全部 770 首
米元章临谢安八月帖赞
八月一帖,无为宝晋之刻,则其初也。兵燬而后重取而镌,遗其精而得其粗也。京口供军之碑,绍兴所传,芾之书也。此帖亦其同时,同出于尚方之储也。芾之嗜帖,所谓麻纸十万,足以验其平生之工夫也。字与跋皆不同,盖所临虽出一手,而其所得之时日则殊也。供军帖字之所以寡,出于率意之真,而此二帖则皆临而非摹也。京口海岳,芾所居也。两临本之并传,尚可以见其人之绪余也。
李西台(建中) 启诗帖赞
予于是帖,有感者四。馆职在外,于学士不系细衔,于带职者皆曰同院,意亲情洽,所以见前辈之笃风谊也。内赐金鱼,盖出新宠,带职者乃从学士转致,又杂以他寄焉,所以见上恩交情俱无内外也。谢学士以启,而用楷法,寄同院同年以诗,而用行书,又以见待人处己,虽小节皆有体也。承平幕府,得一佳帖,相聚以观,又以见时清事简,虽边圉亦得以从容于文艺也。于虖,诗文之传,几人于兹。独于此书,有感有思。流风之存,妙墨之遗。什袭是宜,维以诗之。
刘无言(焘) 饷茶帖赞
笔势之伟,笔意之诣,笔法之粹,是三者固足以名家而无愧矣。于虖,祐陵天纵八体,公蒙识拔,独在初岁,亦宜有此具美也。宝此幅纸,以见太平之游艺,惟秘阁是视。
林文节绍圣日记前帖赞
史本乎公,不厌于复。重观绍圣以来之记述,初无及于郑雍。非亲札之具存,虽欲考之而孰从。如王谊李祉之实迹,遍考史录,皆无预乎此案之中。郦保姓名,亦各不同。至于韩忠彦力谏兴狱,直乞陛下且与含容。安焘面析章惇,以为乡风。此皆系其人之大节,而金匮之汗青,皆泯泯于二人之忠。凡此帖纸之所具,以同时附会白帖子之人,犹能秉直以写其衷。抑可以见人心之是非,本无所蔽蒙也。然于此时,凡六人者皆有所抗论,独雍首尾噤然若不预者。佩玉端委,接武夔龙,又何其无一言之献替,广于四聪耶。迎合于始,循默于终,而迄不免于党籍之归,此枉道事人之所以不胜于直躬也。
朱文公(熹) 离骚经赞
伟兹帖之奇瑰兮,羌笔力之有神。走缄縢之来诏兮,并垂棘而足珍。从鲤庭而载求兮,得陈亢之异闻。书三闾之孤忠兮,将争光兮仪邻。予尝窃寘疑兮,谓意或有在也。方淳熙之继明兮,德如天其大也。挈道统而在上兮,固无嫉邪之害也。先生之溯伊濂兮,又非沅湘之派也。寓物以写兴兮,自前世以固然。岂先生之适正兮,乃独取于沉渊。行或过乎中庸兮,虽为法而不可。其忠君爱国之诚兮,亦不虞乎后日之祸。彼不学兮,周公仲尼。知庄士与醇儒兮,或羞称之。律风雅之末流兮,若未免于或变。使交有所发兮,亦足以迪天性民彝之善。以今日之书兮,固非出于感时。则异时之集注兮,亦何病乎俗人之悕。原屈原之心兮,宗国之楚。作春秋兮,固安在乎黜周而王鲁。先儒之心兮,百圣之矩。藏此帖兮,昭于今古。
林文节绍圣日记后帖赞
进筑之法,自古兵法所未有,而始于本朝。予意其欲毁齿而儿不知,所以为是渐取而渐摇。曾不虞乎兵分力疲,反足以启戎心之骄。方圣主之侧身,凛天变之未消。章吕合谋,惟敌是挑。岂知夫璿玑七政之必齐,而舞干两阶之自足以格有苗哉。我鼓其鼛,我弓其弨,此帖之存,圣心是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