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题月岩
岩影嵌空月欲圆,天风吹动碧云端。到天一半已如许,真到广寒应更寒。
和邹希贤舟中遇风雨
湖干野泊不知更,水国荒寒怆旅情。一夜奔雷吁可怪,满空寒雨注如倾。飓风翻海驱潮势,战鼓轰天震地声。到晓定应三尺雪,短篷忽漏赤暾明。
侄阿钟觅字与诗
阿钟五岁已大奇,从我觅字与觅诗。栗梨不爱爱纸笔,此意岂是寻常儿。吟诗写字非难事,字画是心诗是志。器量充周志气宏,劲笔雄辞皆极致。吾家鼻祖丰城公,庭叱百万无虓雄。子孙世袭节义风,流传直至江西翁。江西夫子今希有,四经七举为龙首。不作孙弘曲学儒,文章只是宗元祐。祖宗积善源深长,争奇竞秀生诸郎。诸郎更有如钟者,引领丹山群凤凰。晓窗读书肯至午,夜灯琅琅明月庑。只今小年已勤苦,从此读书到十五。贯经穿史包今古,雪坡痴叔未足多。十(豫章本作下)驽骥子一跃过,河南晁氏曾有样。二十子弟俱高科,汝今群从多兄弟。勋业相期各如意,家塾相师学圣贤。庙堂再拜传忠义,羲献帖,李杜诗,遗踪虽在不必追。请赓庆历徂徕颂,更立中兴浯水碑。
先贤八咏 三闾纫兰 其二 濂溪爱莲
斯莲君子花,几为佛所污。先生独拈出,万世知向慕。
桃源行
武陵溪边翁好渔,笭箵钓车日采鱼。扁舟为家苇为屋,岂知世有神仙居。晓来不记舟行路,忽在桃花深绝处。红云杳叆望欲迷,绛雪缤纷落无数。水源尽处便逢山,一径似通人往还。穿花竟出洞谷口,别有天地如人间。青山高下鳞鳞屋,秀野桑麻深泼绿。春深耕罢犊牛眠,昼静人閒鸡犬熟。村中老幼皆相知,惊逢外人子为谁。平生采鱼不到此,借问此是蓬莱非。笑言此亦人间耳,闻有蓬莱何处是。秦初避乱偶此来,今日已传秦几世。渔家不识青史编,相传去秦六百年。吁嗟已不闻汉魏,岂复知今晋太元。当时祇恐秦万世,携家挈邻相远避。早知秦不五十年,安得种花来此地。采药山人去不归,啖松女子今何之。种桃著花尚未实,未必岁月多如斯。家家置酒延鸡黍,便好卜邻花底住。中心自喜口不言,后日重来今且去。凄然辞别便登舟,依旧花间溪水流。插竹谩标来处路,鸣榔无复旧时游。顾家一念仙凡隔,如梦惊回寻不得。当时不与俗吏知,或可重寻旧踪迹。五胡云扰岂减秦,晋人合作桃源人。渔郎出山自失计,秦人绝踪应未仁。渔郎渔郎休太息,渔家自有神仙国。鲙鲈沽酒醉芦花,此乐桃源人未识。神仙有无何渺茫,退之此语诚非狂。渊明作记亦直寄,便如东皋志醉乡。秦风锲薄难与处,晋俗清虚何足数。愿令天下尽桃源,不必武陵深处所。
游曲江分韵得月字
曲江矶头山崒嵂,此景江南夸第一。渔舟晚弄烟波閒,市楼春映晴岚出。拥舆长吟入画图,席地草饮成真率。更叩山房僧榻眠,卧听松风待明月(同上书卷二○)。
浏览全部 543 首
山行杂咏
山萸子熟趁风落,荞麦花开如雪飞。入林路曲不知返,高下乱峰青四围。
句 其十
但见古河东,荞麦铺如雪。
荞麦初熟刈者满野喜而有作
城南城北如铺雪,原野家家种荞麦。霜晴收敛少在家,饼饵今冬不忧窄。胡麻压油油更香,油新饼美争先尝。猎归炽火燎雉兔,相呼置酒喜欲狂。陌上行歌忘恶岁,小妇红妆髻簪穗。诏书宽大与天通,逐熟淮南几误计。
禽言十咏 不如归去 其七 婆饼焦
趁晴割麦收云黄,熬炉新熟饼饵香。阿婆炙饼半焦赤,阿妇骂儿嗔不食。山禽戏语婆勿嗔,有饼可焦犹食新。西家割迟麦烂死,妇姑对泣空酸辛。
悯农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著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秋晓出郊二绝句 其一
初日新寒政晓霞,残山剩水稍人家。霜红半脸金罂子,雪白一川荞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