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又名"独不见" 【注解】: 1、卢家句: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 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此句 用其意。郁金:郁金香,可浸酒涂壁,百合科,旧谓出大秦国,即今小亚细亚。 2、辽阳:指今辽宁辽阳市附近地区,为东北边防要地。 3、白狼河:白狼水,即今辽宁境内的大凌河。两《唐书》《奚传》说奚国国境南接 白狼河,即此。 4、丹凤城:一说因秦穆公女吹箫,凤降其城,故名,后便为京城之别称。按:恐即 凤阙之意。汉建章宫有凤阙,后世也借指帝城,唐代民居多在城南。 【韵译】: 卢家少妇,深居郁金香涂抹的闺房; 一对海燕,双栖在玳瑁装饰的屋梁。 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上枯叶; 丈夫守边十年,她日夜怀想着辽阳。 他去白浪河北,而今音讯全部隔断; 她在京师城南思虑,更觉秋夜漫长。 有谁能了解她,独自怀思不得相见; 偏偏明月透过纱窗,照着黄色帷帐! 【评析】: 这首诗是用乐府题目来写思妇愁怨的七律诗,故蘅塘退士把它编入卷六七言律 诗,而不编入卷四七言乐府。诗先写夫妇双栖于京都,犹如海燕双栖玳瑁之梁。然后 写到阔别十载,少妇思夫之苦。一扬一抑,其意自现。在手法上诗人借镌刻环境,渲 染气氛,以烘托人物心情,达到了增强抒情色彩的效果。如以“海燕双栖”,烘托少 妇独处;以寒砧木叶、城南秋夜,烘托“十年远戍”、“音书断”之思愁;以“月照 流黄”烘托“含愁独不见”的愁绪。语言构思新巧,读来清新无限。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李员外秦援宅观妓
盈盈粉署郎,五日宴春光。选客虚前馆,徵声遍后堂。玉钗翠羽饰,罗袖郁金香。拂黛随时广,挑鬟出意长。啭歌遥合态,度舞暗成行。巧落梅庭里,斜光映晓妆。
横吹曲辞·长安道
秦地平如掌,层城出云汉。楼阁九衢春,车马千门旦。 绿柳开复合,红尘聚还散。日晚斗鸡回,经过狭斜看。
同李舍人冬日集安乐公主山池
尝闻天女贵,家即帝宫连。亭插宜春果,山冲太液泉。桥低乌鹊夜,台起凤皇年。故事犹如此,新图更可怜。紫岩妆阁透,青嶂妓楼悬。峰夺香炉巧,池偷明镜圆。梅花寒待雪,桂叶晚留烟。兴尽方投辖,金声还复传。
入卫作
淇上风日好,纷纷沿岸多。绿芳幸未歇,泛滥此明波。采蘩忆幽吹,理棹想荆歌。郁然怀君子,浩旷将如何。
剪彩
宫女怜芳树,裁花竞早荣。寒依刀尺尽,春向绮罗生。弱蒂盘丝发,香蕤结素成。纤枝幸不弃,长就玉阶倾。
洛阳道
九门开洛邑,双阙对河桥。白日青春道,轩裳半下朝。乘羊稚子看,拾翠美人娇。行乐归恒晚,香尘扑地遥。
浏览全部 166 首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杂曲歌辞·独不见
卢家小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下叶, 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知含愁独不见,使妾明月照流黄。
赋得丹凤城南秋夜长
丹凤城南秋夜长,关河寒近落微霜。那须锦字论长恨,自有清砧教断肠。破衲沙头鸿欲去,拂云堆上草初黄。伤心不及城边月,犹照卢家玳瑁梁。
浣溪沙 听筝 其六 集句
欲卷珠帘春恨长(王昌龄)。挑花历乱李花香(贾至)。为谁消瘦减容光(秦观)。独见彩云飞不尽(刘长卿),更教明月照流黄(沈佺期)。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