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唐诗鉴赏辞典》:这是王维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边塞诗。
诗一开头,便写告急途中,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了。一、二句形容在“一走马”、“一扬鞭”的瞬息之间,“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风驰电掣般地一闪而过,以夸张的语言渲染了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给人以极其鲜明而飞动的形象感受。中间两句,点明了骑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一个“围”字,可见形势的严重。一个“至”字,则交代了军使经过“走马”、“扬鞭”的飞驰疾驱,终于将军书及时送到。最后两句,补充交代了气候对烽火报警的影响。按理,应当先见烽火,后到军书。然而现在,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是因雪大点不着烽火呢,还是点着了也望不见呢?反正是烽火联系中断了。这就更突出了飞马传书的刻不容缓。写到这里,全诗便戛然而止了,结得干脆利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尽管写形势危急,气氛紧张,而诗中表现的情绪却是热烈、镇定和充满自信的。
这首诗,取材的角度很有特色。它反映的是边塞战争,但并不正面描写战争。诗人的着眼点既不在军书送出前边关如何被围,也不在军书送至后援军如何出动,而是仅仅撷取军使飞马告急这样一个片断、一个侧面来写,至于前前后后的情况,则让读者自己用想象去补充。这种写法,节奏短促,一气呵成,篇幅集中而内蕴丰富,在艺术构思上也显得不落俗套。
〔注〕①《陇西行》:乐府旧题。又称《步出夏门行》,属《相和歌·瑟调曲》。
(刘德重)
赠祖三咏
蟏蛸挂虚牖,蟋蟀鸣前除。岁晏凉风至,君子复何如。高馆阒无人,离居不可道。闲门寂已闭,落日照秋草。虽有近音信,千里阻河关。中复客汝颍,去年归旧山。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仲秋虽未归,暮秋以为期。良会讵几日,终日长相思。
登河北城楼作
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汎前陂
秋空自明迥,况复远人间。畅以沙际鹤,兼之云外山。澄波澹将夕,清月皓方闲。此夜任孤棹,夷犹殊未还。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田家
旧谷行将尽,良苗未可希。老年方爱粥,卒岁且无衣。雀乳青苔井,鸡鸣白板扉。柴车驾羸牸,草屩牧豪狶。夕(一作多)雨红榴拆,新秋绿芋肥。饷田桑下憩,旁舍草中归。住处名愚谷,何烦问是非。
新晴野(一作晚) 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浏览全部 425 首
赓眠字韵
去年走马寻阳关,五里十里逢烽烟。孤臣泣血紫塞外,壮士倚剑青云边。今年卧病在江海,呼儿夜读归来篇。结茅松壁知何日,饱听一枕松风眠。
雪中会孙洙舍人饮王氏西堂戏成三绝 其一
新岁逼人无一日,残冬飞雪已三回。百分琥珀从君劝,十里琼瑶走马来。
闻徙关中兵备河东
胡兵绝当路,戍卒下河源。烽火飞狐口,旌旗积雁门。和亲固下策,薄伐本中原。谁断匈奴臂,非无国士恩。
从军行 其一
都护书传羽箭中,班生掷笔酒泉东。月支头骨天骄臂,看取归来第一功。
送南特进赴归行营
闻道军书至,扬鞭不问家。虏云连白草,汉月到黄沙。汗马河源饮,烧羌陇坻遮。翩翩新结束,去逐李轻车。
甘州遍 其三
甘州遍,羌笛又将残。听声寒。黄花碎叶,雕戈铁马,茫茫飞雪满燕山。边角静,戍衣单。红闺万里梦断,都护请生还。雁帛远,风急堕旌竿。望长安。甘泉铙吹,何日达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