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随园诗话》:宋人《渔父词》云“归来月下渔舟暗,认得山妻结网灯”,又云“不愁日暮还家错,认得芭蕉出槿篱”,二语相似,余寓西湖放生庵,夜深断桥独步,常恐迷路,望僧庵灯影而归,方觉二诗之妙。
《唐诗鉴赏辞典》:诗人以平易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恬静闲雅的巴女放牛图。“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写的是夏天的傍晚,夕阳西下,烟霭四起,江上菱叶铺展,随波轻漾,一个天真伶俐的巴江女孩,骑在牛背上面,亢声唱着山歌,沿着江边弯弯曲曲的小路慢慢悠悠地回转家去。如此山乡风味,何其清新动人!
下两句:“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纯然是小孩儿天真幼稚的说话口气,象是骑在牛背上的小女孩对于旁人的一段答话。这时天色渐渐晚了,可是这个顽皮的小家伙还是一个劲地歪在牛背上面唱歌,听任牛儿不紧不忙地踱步。路旁好心的人催促她快些回家,要不,待会儿天黑下来,要找不到家门了!
不料这个俏皮的女孩居然不以为然地说道:我才不害怕呢!只要看见伸出木槿篱笆外面的大大的芭蕉叶子,那就是我的家了!木槿入夏开华,花有红、白、紫等色,本是川江一带农家住房四周通常的景物,根本不能以之当作辨认的标志。小女孩这番自作聪明的回话,正象幼小的孩子一本正经地告诉人们:“我家爷爷是长胡子的!”一样的引人发笑。诗中这一逗人启颜的结句,对于描绘人物的言语神情,起了画龙点睛的妙用。
这是于鹄采用民谣体裁写的一篇诗作,词句平易通俗,富有生活气息,反映了川江农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恬静生活的一个侧面,读来饶有隽永动人的天然情趣。
(陶慕渊)
题柏(一作北) 台山僧
上方唯一室,禅定对山容。行道临孤壁,持斋听远钟。枯藤离旧树,朽石落高峰。不向云间见,还(一作唯)应梦里逢。
送张司直入单于
若过并州北,谁人不忆家。寒深无伴侣,路尽有平沙。 碛冷唯逢雁,天春不见花。莫随征将意,垂老事轻车。
寄续尊师
得道任发白,亦(一作每)逢城市游。新经天上取,稀(一作灵)药洞中收。春木带枯叶,新蒲生漫流。年年望灵鹤,常在此山头。
送迁客二首 其二
流人何处去,万里向江州。孤驿瘴烟重,行人巴草秋。上帆南去远,送雁北看愁。遍问炎方客,无人得白头。
买山吟
买得幽山属汉阳,槿篱疏处种桃榔。 唯有猕猴来往熟,弄人抛果满书堂。
江南曲
偶(一作闲)向江边采白蘋,还(还,《御定词谱》作常)随女伴赛江神。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浏览全部 87 首
题石竹
翠叶枝低雨过时,钓台石上影离离。记得月明江浦夜,舟人解唱竹枝词。
杂曲歌辞 竹枝 其二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南乡子 其二
画舸停桡,槿花篱外竹横桥。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
同德麟仲宝过谢公定酌酒赏菊以悲哉秋之为气萧瑟八字探韵各赋二诗仍复相次八韵某分得哉萧二字 其一
楚女唱桃叶,楚巫歌竹枝。壮士抚长铗,语阑亦兴悲。君看拱把松,中有千岁姿。蕣华不及夕,柯叶漫成篱。
舟行即事
钓艇横溪水,渔罾搭槿篱。年丰翁自乐,酒熟客先知。凉吹生蘋叶,斜阳恋竹枝。苦吟浑未就,倚柂立移时。
白扇
越罗如雪紫竹枝,江南白波生藕丝。乘鸾儿女上天去,明月动引清风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