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 猛虎行

乐府曲辞
题注:(一作猛虎行)。(一作韩愈诗)

猛虎虽云恶,亦各有匹侪。群行深谷间,百兽望风低。

身食黄熊父,子食赤豹麛。择肉于熊罴,肯视兔与狸。

正昼当谷眠,眼有百步威。自矜无当对,气性纵以乖。

朝怒杀其子,暮还飧其妃。匹侪四散走,猛虎还孤栖。

狐鸣门四旁,乌鹊从噪之。出逐猴入居,虎不知所归。

谁云猛虎恶,中路正悲啼。豹来衔其尾,熊来攫其颐。

猛虎死不辞,但惭前所为。虎坐无助死,况如汝细微。

故当结以信,亲当结以私。亲故且不保,人谁信汝为。

评析

《爱日斋丛钞》:

退之:“猛虎虽云恶……肯视狐与狸?”此言虎恃俦类之盛,百兽畏服,因得逞其大毒,微细不足吞噬。“正昼击谷眠……猛虎还孤柄。”此言虎恃其灭力以毒俦类,至于孤危。先食熊豹之父子,而终自食其妃其子。凶祸之应也。“孤鸣门四旁……熊来攫其颐。”此言虎已失俦类,狐鸣鹊噪,而猴入穴,可食熊豹亦得搏噬之,但能悲啼而已,向之暴恶安在哉?以“猛虎虽云恶”起,至此云“谁云猛虎恶”,威力不足恃如是。“猛虎死不辞……况如汝细微。”此终言虎之恶极矣,失其俦类,取死宜也。当其纵暴,何有于物;一旦索然,求免无所。彼恶不及虎也,可以孤立自肆哉!“故当结以信……人谁信汝为?”此又言人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实致祸之道。虎坐失其俦类,遂以杀身;人苟弃其亲故,乌能自存?始云“亦皆有匹侪”,中云“匹侪四散走”,末云“虎坐无助死”,一篇照应处,义主风刺。……如少陵诗:“猛虎凭其威,往往遭急缚。雷吼徒咆哮,枝撑已在脚。忽看皮寝处,无复睛闪烁。人有甚于斯,足以劝元恶。”韩诗详著寡助之祸,杜诗直寓夫失势之戒,当互观以为世劝。

《批韩诗》:

朱彝尊曰:声色太厉,语太直,不若《南山有高树行》婉雅有蕴藉,正意嫌指得太实(末句下)。

《初白庵诗评》:

“汝”字当有所指,观结处自明(“况如”句下)。

《唐音审体》:

此题多直咏猛虎,少用古意者。此篇乃有为而作,全用比体,所谓古题新意也。

《唐宋诗醇》:

二诗(按即此诗与《南山有高树行》)皆哀矜涕泣而道,《宵雅》之遗则也。

韩愈的其他作品
相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