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和元晦十六日下山之韵
归袂随云起,篮舆趁雪明。山僧苦留客,世故却关情。小倚枯藤杖,聊听绝涧声。如何山下客,一笑已来迎。
和元晦择之有诗见怀
作别又如许,何当置我旁。卷舒书在手,展转月侵床。合志师千载,相思谩一方。临风三叹息,此意渺难量。
送甘可大
子陵溪水千年绿,犹忆登临日暮时。子去定能寻胜概,书来当复慰相思。简编有味宁论晚,得失从渠莫自疑。也学迂疏教似舅,不应空赋渭阳诗。
道傍残火温酒有作
阴崖冲雪寒肤裂,野路燃薪春意回。旋暖提壶倾浊酒,陶然绝胜夜堂杯。
登山有作
上头壁立起千寻,下列群峰次第深。兀兀篮舆自吟咏,白云流水此时心。
采菊亭(并引)
陶公千载人,高标跨余子。岂无济时念,敛荫独知止。归来卧衡门,无愠复何喜。九日天气佳,东篱撷芳蕊。举头见南山,佳处政在此。地偏心则远,意得道岂否。张侯谢银鱼,筑室娱燕几。小亭才寻丈,景物自新美。颇闻双瞳清,亦复强步履。不妨数登临,倚杖看云起。高咏悠然篇,飞鸿送千里。
浏览全部 552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