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月
◎
〔唐〕元稹
古风
春月虽至明,终有霭霭光。不似秋冬色,逼人寒带霜。
纤粉澹虚壁,轻烟笼半床。分晖间林影,余照上虹梁①。
病久尘事隔,夜闲清兴长。拥抱颠倒领②,步屣东西厢。
风柳结柔援③,露梅飘暗香。雪含樱绽蕊,珠蹙桃缀房。
杳杳有余思,行行安可忘。四邻非旧识,无以话中肠。
南有居士俨④,默坐调心王⑤。款关一问讯⑥,为我披衣裳。
延我入深竹,暖我于小堂。视身琉璃瑩⑦,谕指芭蕉黄⑧。
复有比丘溢⑨,早传龙树方⑩。口中秘丹诀⑾,肘后悬青囊⑿。
锡杖虽独振⒀,刀圭期共尝⒁。未知仙近远,已觉神轻翔⒂。
夜久魂耿耿,月明露苍苍。悲哉沈眠士,宁见兹夕良。
按:① 虹梁:高架而拱曲之屋梁。《文选·班固〈西都赋〉》:“因环材而究奇,抗应龙之虹梁。”李善注:“应龙虹梁,梁形如龙,而曲如虹也。”
② 颠倒领:适情任意,不整衣裳。
③ (一作楥)。(援:篱笆。清桂馥《札朴·览古·援》:“援,《集韵》作楥,篱也。”)
④ 居士俨:疑指陈俨。元稹《赠孝甫见赠十首》之八:“巷南唯有陈居士,时学文殊一问来。”“居士俨”与“陈居士”俱与元稹相识于江陵,住处相同,身份相同,疑为一人。居士,梵语grhapati之意译,原指古印度吠舍种姓工商业中之商人,因信佛教者颇多,故佛教用以称呼在家佛教徒之受过“三归”、“五戒”者。俨,蜀本、卢本作“岩”。
⑤ 心王:佛教认为,心为人身之主宰,一切精神现象之主体,故云。《涅盘经》卷一:“是身如城……手足以为却敌楼橹,目为窍孔,头为殿堂,心王居中。”
⑥ 款关:叩门。关,门。此谓己闻风来访。
⑦ “视身”句:《佛说长阿含经》卷一:“又告比丘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母胎,专念不乱,母身安隐,无众恼患,智慧增益。母自观胎,见菩萨身诸根具足,如紫磨金,无有瑕秽。犹如有目之士观净琉璃,内外清澈,无众障翳。诸比丘,此是诸佛常法。尔时,世尊而说偈,言如净琉璃珠,其明如日月。仁尊处母胎,其母无恼患。智慧为增益,观胎如金像。母怀妊安乐,此诸佛常法。”
⑧ “喻指”句:用“芭蕉”宣扬佛教之教义。佛教徒常以芭蕉比喻身体之易灭,人生之短暂。《涅盘经》:“譬如芭蕉,生实则枯。一切众生,身亦如是。”谕指:阐明旨意。指通旨。
⑨ 比丘:梵语Bhiksu之音译,意为乞士,以上从诸佛乞法、下就俗众乞食而得名,为佛教出家“五众”之一,指已受具足戒之男性,即和尚。
⑩ 龙树:古印度高僧,释迦灭后七百年出生于南天竺,为马鸣菩萨弟子迦毗摩罗尊者之弟子。其母于树下生之,因字阿周陀那(树名);以龙成其道,故以龙配字,号曰龙树。
⑾ 丹诀:原指炼丹成仙之秘诀,此借指佛教成佛之要诀。
⑿ “肘后”句:《晋书·葛洪传》(卷七二):“自号抱朴子,因以名书。其余所著……《肘后要急方》四卷。”后因以“肘后方”喻指仙方。青囊:原指古代医家与术数家盛放书籍及卜具之口袋。《晋书·郭璞传》:“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此借指佛教典籍。
⒀ 锡杖:僧人所持之禅杖,梵名Khakhara,取锡锡作声之义。其杖端有一铁卷,中段用木,下安铁纂,振时作声。《得道梯橙锡杖经》:“是锡杖者,名为智杖,亦名德杖。”
⒁ 刀圭:量药之器具,此代指药物。
⒂ 神:原作“人”,据蜀本、杨本、董本、全诗及文意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