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题三教圆通堂
处中最灵智,人与天地参。其间有佛老,曷又推为三。共以圆通出,诚明自包含。排楹压文础,焕采涂朱蓝。而将罝吾儒,复欲笼彼聃。二徒不自晓,恬若均笑谈。越鸟不巢北,代马不嘶南。固亦辨殊土,麟鷟唯时堪。
和孙端叟蚕具十五首 茧馆 其一十五 织妇
织妇手不停,心与日月速。常忧里胥来,不待鸡黍熟。但言督县官,立要断机轴。谁知公侯家,赐帛堆满屋。
和李廷(当作延) 老三月十四日
三月日几望,士游溱水阳。溱流已涣涣,有美此鷎翔。偶来适此愿,月色同满床。士曰陟少室,女曰归大梁。及晨各异役,悲喜竟回肠。芍药有遗风,赠好期不忘。固匪子能逮,是焉继新章。
欧阳永叔寄琅琊山李阳冰篆十八字并永叔诗一首欲予继作因成十四韵奉答
我坐许昌尘土中,山翠泉声违眼耳。公虽被谪守滁阳,日少郡事穷山水。东南有风西北来,忽得书诗连数纸。并寄阳冰古篆字,字形矫矫龙蛇起。其文乃只题姓名,大历六年春气尾。报云此篆无人知,野僧好事为公指。公留岩下久徘徊,公剔莓苔汲泉洗。点画虽然未苦讹,霜侵风剥多皴理。公疑鸟迹踏苍崖,山祇爱惜将有以。云藏至今不近俗,月伴古源清且泚。此石公知石不知,公与前人定知己。墨模几幅许传玩,譬于玦玉终可喜。况复为诗刻其下,句奇字峻惊山鬼。何当少得从公游,为公挥笔宁非美。
送李泾州审言 其一
古章乘一障,不过提千兵。今握数万众,独自制名城。诸将俯听命,莫敢辄吐声。堂下选騕袅,帐中图峥嵘。山川在目中,虏寇来必平。谁人识谢艾,只是一书生。
永叔赠酒
大门多奇酝,一斗市钱千。贫食尚不足,欲饮将何缘。岂能以口腹,屈节事豪权。闭户饱于齑,作诗涌如泉。一日复一夕,醒目常不眠。穷腊忽可怪,双壶故人传。呼儿欲自酌,瓦盏无完全。其能饔甘脆,而况侑夭妍。却令情怀恶,分与富贵偏。收拾不复尝,排置屋角边。傥有嘉客至,倾倒相与颠。何暇问浓薄,但觉窗扉旋。谁识我为我,宾主各颓然。始得语且横,既醉论益坚。曾不究世务,闲气争古先。毕竟两未决,辨(冒校作辩)吻空流涎。嗟我儒者饮,聒耳无管弦。虽云暂欢适,终久还愁煎。自甘不偶死,宁慕金印悬。愿频致此物,勿恤疮檐肩。
浏览全部 2929 首
悼亡三首
结发为夫妇,於今十七年。 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 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 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
悼三叔明室张氏
结发为夫妇,齐眉若主宾。山同黄鹤隐,书逼彩鸾真。兰树人皆羡,蘋蘩尔独亲。情伤坦臒者,临穴重沾巾。
感遇六首 其一
仕宦五十年,终不慕热官。年龄过八十,久已办一棺。结庐十余间,著身如海宽。此外皆长物,简去心始安。称意多怒嗔,易可出艰难。我无狐白裘,短褐亦御寒。
答仲子见问
窜迹空斋废蓼莪,间行孤影傍湘罗。官同蚁穴功名浅,身比鲛人涕泪多。未死烟霞终自若,不羁天地奈予何。十年厌听君房语,念尔今抛白玉珂。
忆端子三首 其三
不见佳儿正一年,钟情难遣故依然。久知朝菌同年寿,终惜童乌早弃捐。箧里诗书迷白日,堂中珠玉堕黄泉。汝翁去此知多少,安得忘怀未死前。
岳阳送管顺甫还清湘
度岭来荆又戍西,惊涛险栈尽同之。七年相与犹一日,万里偕还分两岐。苕隐我归终此世,宝坊君到出何时。交情果未轻捐弃,回首毋忘赠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