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袁大监挽词三首 其二
西蜀何夫子,濡毫作冢铭。辽辽传耳目,炳炳若丹青。罢市知遗爱,存祠识旧形。生刍莫能置,江阔底沧溟。
送僧在己归秀州
前岁嘉兴火,僧居化劫灰。四方持钵去,千里渡江来。心向王城讲,缘从海客回。水天闻唳鹤,不复有尘埃。
永叔内翰见索谢公游嵩书感叹希深师鲁子聪几道皆为异物独公与余二人在因作五言以叙之
昔在洛阳时,共游铜驼陌。寻花不见人,前代公侯宅。深堂锁尘埃,空壁斗蜥蜴。楸阴布苔绿,野蔓缠石碧。池鱼有偷钓,林鸟有巧射。园隶见我来,朱门暂开辟。园妇见我还,便扫车马迹。何以扫马迹,实亦畏他客。我辈唯适情,一叶未尝摘。他人或所至,生果不得惜。又忆游嵩山,胜趣无不索。各具一壶酒,各蜡一双屐。登危相扶牵,遇平相笑噱。石捣云衣轻,岩裂天窗窄。上饮醒心泉,高巅溜寒液。下看峰半雨,广甸飞甘泽。夜宿岳顶寺,明月入户白。分吟露气冷,猛酌面易赤。明朝循归途,两胫痛若刺。日旰就马乘,香草路迫阨。却望峻极居,已与天外隔。薄暮投少林,漱濯整冠帻。碑观巡幸僧,指古定空壁。誓将新咏章,灯前互诋擿。杨生护己短,一字不肯易。明年移河阳,簿书日堆积。忽得谢公书,大夸游览剧。自嵩历石堂,藓花题洞额。其文曰神清,固非人笔画。乃知二公贵,逆告意可赜。遂由龙门归,里堠环数驿。我时诗以答,或歌或辨责。责我不喜僧,性实未所获。凡今三十年,累冢拱松柏。唯与公非才,同在不同昔。昔日同少壮,今且异肥瘠。昔日同微禄,今且异烜赫。昔同骑破鞯,今控银辔革。昔同自讴歌,今执乐指百。死者诚可悲,存者独穷厄。但比死者优,贫存何所益。
观理稼
稂莠日已长,匆匆芟薙初。来时露沾屩,归去月侵锄。一腹馁犹甚,百骸勤有余。吾无力耕苦,谬读古人书。
送李端明知河中府
才业人终服,聪明帝所闻。来希段干木,去识大冯君。金络鸣津口,朱旗飐雁群。山河虞旧国,箫鼓汉横汾。古蝶临秋月,高楼等白云。应同羊叔子,缓带隔嚣氛。
咏秤
圣人防争心,权衡为之设。后世失其平,有星徒尔列。物物尚可欺,铢铢不须别。将淳天下民,安得必毁折。
浏览全部 2929 首
效宫词体上文太师十绝 其五
蓬瀛闻说有仙居,甲第园林想亦如。绕圃琅玕抽翠竹,平流瑟瑟走清渠。
寄秋渊沈鍊师
琅玕种得三千个,个个琼台玉树齐。秋净双凫青泖曲,夜寒一虎大茅西。长茸不著花猫猎,深竹时闻翠羽啼。老我所须唯铁杖,不须太乙乞青藜。
木兰花慢 次韵马廷彦山居
羡山人结屋,腰碧涧,面丹崖。问桂有余香,槐多拥翠,谁种谁栽。几年力田勤学,是庆源先世有人开。乐地夏弦春诵,浮云暮省朝台。半生奔走负山斋。何地不尘埃。叹老病才归,乡邻幸恕,不忍挤排。白眉故人多事,似东门偏更道贤哉。但有黄鸡白酒,老夫不倦频来。
有榖堂 其二
陶令归来看五柳,魏公老去有三槐。朱轮翠盖交生荫,须信当年不妄栽。
山行归来喜栽新竹
平生好看竹,每见觉相与。小大或疏密,一一皆媚妩。恨无地可种,所至造竹所。近方辟门径,得地寻丈许。乞邻栽百个,参差正当户。天公有老眼,惠以三日雨。山行不厌泥,但喜竹无苦。归来报平安,翠叶多楚楚。不妨来子猷,奚必希蒋诩。何当绕扶疏,岁寒与君侣。
孙元忠寄示种竹诗戏以二十篇答 其一
青钱买野竹,持答翠琅玕。深栽小斋后,幽事颇相关。自有烟霞质,能令朱夏寒。引溜加灌溉,毋令雪霜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