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谢人示诗集
骚雅先生得古风,恨无吟侣忽相逢。欲陪大巧搜春景,已贾长毫插笔锋。花下比声歌帝力,醉中联句颂花容。斐然小子多诗癖,时遣青衣寄一封。
听隐士琴
幽意不可象,因声而后形。至声不可伪,因心而后生。三尺膝上孤,一寸胸中鸣。急声如飞泉,泻泻秋云边。巧声如流莺,历历春风前。幽人无此心,素弦无此声。心与手相忘,意与声相迎。弹者自到古,闻者谁知音。但见风色吹我清,欲御此风天上行。
送刘和甫之江东
去年相逢时,霜华轻压梅花枝。今年相别日,蘋末秋风惨行色。逢时易为乐,别时易为伤。谁知伤与乐,各是羁旅肠。送者难为留,离者难为行。谁知离与合,各是天涯人。离合有分不可料,彼此有适当忘情。君今此去何时来,韦编频向灯前开。读书患在少思索,时将寸管书清才。君今此去何时到,风力攻帆急如火。秋光照人益潇洒,一叶轻舠又东下。松陵鲈脍是时节,无惜霜锋傍船切。泛入东南第一州,八月仙涛驾天白。江头此景须吟看,少留轩旆开朱颜。徐徐踰江诣所舍,心閒应爱云中山。用其所乐以自遣,莫教乡思为心关。他时握手又西上,多在后岁秋风间。
王岐公挽辞 其三
鼎味难求和,龙髯忽许攀。应随先帝仗,已立太师班。人散沙堤悄,恩收客馆閒。风神岩兢秀,千古画图间。
送方彦稽解元
壶公山下多伟人,尝谓方寸无纤尘。双眼孤鹰在霄汉,俯视燕雀尤有神。两冠群英出微妙,失第春官恬自笑。归去壶公山下游,长须肩上何所忧。远烟万剂实行橐,置此雅好吾无求。松轩日午片石冷,水中天小云油油。时复窥影且自遣,毫末造化同春秋。可能含蓄南国意,洗我滞思如清流。方握齐纨却新暑,明月团团满寰宇。马上尘沙摇不开,空羡江湖鹭轻举。勿因世俗还低头,义理所在无今古。生死只系箪豆中,谁为万钟移出处。六翮冲天观一飞,所养先须微贱时。
送公济朝议守长乐 其一
翁子归来第八人,越王家国再逢春。悠悠千骑溪南路,今日荣夸到剑津。
浏览全部 732 首
过九成宫旧址二首 其一
今古市朝已变,隋唐楼殿成空。惟有山头明月,夜来犹照荒宫。
过丛桂堂故叔祖教授读书之所
古瓦颓垣迹已陈,孤猿别鹤自哀吟。可怜丛桂烟芜没,惟有一池春水深。秀木千章新过雨,寒山一带暮伤心。清风明月时来此,梦断云飞何处寻。
渡横溪
百尺沧浪两岸沙,肩舆徒涉步攲斜。溪声犹带夜来雨,山色渐分云外霞。岸半断林开鸟道,水边疏竹近人家。尘埃何处寻真境,试逐寒流认落花。
姚子章人回知骑从在杭即欲渡江一见递中得书闻已归玉山中遂成怅然因寄
闻住西湖十日还,冷泉亭下水潺湲。钱塘东去直到海,于越南来总是山。情逐断猿明月夜,兴随孤鸟白云间。玉山池馆花无数,应待幽人一破颜。
岁末怀乡
越水吴山路几千,望乡台上久留连。家园犹似无边岸,归梦真如飘缈烟。春意已随花烛尽,秋心未逐月光圆。池鱼羁鸟思恋切,隔日天开又一年。
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
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未(一作来)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在。桃李新开映古查,菖蒲犹短出平沙。昔时红粉照流水,今日青苔覆落花。君去西秦适东越,碧山青江几超忽。若到天涯思故人,浣纱石上窥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