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陇因题

七言绝句

海燕西飞白日斜,天门遥望五侯家。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春风第一花。

评析

《唐诗品汇》:

谢云:英雄以宇宙为家,所到等是逆旅,何必以无家为忧?彼五侯有楼台而无人到,殆与寒士无家者等,此篇用解其卜居不遂之郁郁也。

《诗薮》:

许诨“海燕西飞白日斜……”若但咏园亭之类,未见其工。今题云《客有卜居不遂薄汧陇者因赠》,夫以逆旅无家之客,塑五侯第宅深锁落花之内,一段寂寥情况,更不忍言。罗隐《下第》诗:“帘卷残阳鸣鸟鹊,花飞何处好楼台”,意正此同,而许作全不道破,尤为超妙,第失之太巧,故不免晚唐。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唐孟庄曰;以有居无身慰有身无居者。此诗用解卜居不遂者之郁结也。胡济鼎云:当就燕说,惜其不遇也。意谓燕自海来,每依人舍安巢,又必择楼台突兀处,奈今五侯之家不许人到,无由得柄。夫当春社来时,花末发;今花已落,则时光已晚,而楼台深锁,与卷帘者异矣。因引梁武帝《乐同》,谓此说颇切于燕。敖子发曰:首托喻薄游者日暮途穷,下接句言:五侯门却多少楼台,而薄游者不遂鹪鹩之愿,盖怜之也。此即谚语“厨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也。

《五朝诗善鸣集》:

为卜居不遂者作,此语用意远甚。

《而庵说唐诗》:

许浑此作是立在闲地里人说闲话,妙不可思议,而词气明媚犹如朝霞花朵,不易得也。

《唐诗鉴赏辞典》:

如果不看诗题,上面这首许浑的绝句会被看作一首写景诗。它写的是在落花时节、日斜时光,遥望王侯第宅,所见到的楼台层叠、重门深闭之景。但联系诗题看,它显然是一首因事而题的托讽诗。它采用借物取喻,托景见意的手法,收到了言微旨远、节短音长的艺术效果。

诗的第一句“海燕西飞白日斜”,表面写日斜燕飞之景,实际写在长安“卜居不遂”之客。周邦彦《满庭芳》词“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几句,也是以燕喻人。但周词中的“燕”还有修椽可寄,而许诗所写的“燕”则因无椽可寄而孤飞远去。据《幽闲鼓吹》记述,白居易应举时曾谒见顾况,顾看了白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住下来可不容易。这一传说未必可信,却可以说明,在唐代想卜居长安是很难的。诗中之客既“卜居不遂”,只得“薄游陇”,而水和陇州在长安西方,所以诗句以“海燕西飞”影射此行。

与这第一句诗形成对照的是第三句“楼台深锁无人到”。两句诗合起来,自然呈现出一个极不公平、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这就是:一方面,来到长安的贫士寻不到一片栖身之地;另方面,重楼闲闭,无人居住。根据一些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内,高楼深院的甲第固比比皆是,长期废置的大宅也所在多有。白居易的《秦中吟》曾对此加以揭露和抨击。如《伤宅》诗说:“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累累六七堂,檐宇相连延。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又《凶宅》诗说:“长安多大宅,列在街西东。往往朱门内,房廊相对空。……风雨坏檐隙,蛇鼠穿墙墉。”这些诗句都是径陈其事,直指其失。但许浑的这首绝句,因为总共只有四句,二十八个字,不可能这样铺叙,就化繁为简,化实为虚。在这句中只从楼台的寂寥景象显示白诗中所描述的事实。它虽然不及白诗那样鲜明强烈,却有含蓄之妙、空灵之美。

紧接第三句的末句“落尽东风第一花”,可说是第三句的补充和延伸。它把第三句所写的那样一个楼台深锁、空无一人的景象烘托得倍加寂寥,起了深化诗境、加强诗意的作用。这句表现的花开花谢、空负东风的意境,有点象汤显祖《牡丹亭》中所说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曲词隐含无限的惆怅和幽怨,这句诗同样是怅怨之情,浮现纸面。这里,不仅楼台任其废置,无人居住,而且名花也空自飘落,无人观赏,就更令人惋惜不尽了。

一首托讽诗,虽是意在彼而言在此,把本事、本意寓藏在对景物的描摹中,但作者总要在字里行间向读者传情示意,或明或暗地点出他的真正意图。这首诗,除了通过诗题表明写作动机外,诗中透露消息的主要是第二句“天门遥望五侯家”。句中的“遥望”二字显露了西去之客在临行前的依恋、怅惘、愤懑之情;“天门”二字则点出遥望之地在京城,望到的就是禁门外的景色。而句中的“五侯家”,在全诗中是承上启下的关捩。承上,是说上句暗指的西去陇之客此时视线所投向的是五侯之家,他的怅愤不平之气所投向的也是五侯之家;启下,是说在下两句中出现的空锁的楼台是属于五侯的,落尽的名花也是属于五侯的。五侯,用东汉桓帝时同日封宦官五人为侯事,这里作宦官的代称。联系唐代历史,自从安史乱后,宦官的权势越来越大,后来,连军队的指挥、皇帝的废立等大权也落到他们的手里。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也是一首托讽诗。两诗都以“五侯家”三字点明作者所要讽刺的对象,其所揭露的都是成为唐代政治上一大祸患的宦官专权问题。

在许浑这首诗中,所写的时间既是白日斜,季节又是花落尽。全诗的色调是暗淡的,情调是低沉的,这是“卜居不遂、薄游陇”之客的黯然心情的反映,也可以看作唐王室衰败没落的写照。

(陈邦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