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送林子方吏部将漕江东 其三
自说嵇康七不堪,上教持节向江南。江南父老应相贺,见说清明似晦庵。
过从子泽家
楚楚初篁脱绿苞,城居约略似荒郊。土膏更得春风力,直引蔷薇上竹梢。
端明殿学士汪公挽词(应辰) 其三
道学不尽试,功名祇绪余。立朝惟正色,荐士有遗书。百赎嗟无及,九京谁与居。莫酬推毂意,衰涕湿巾裾。
淯月下鼓琴用淳韵
老稚团栾鲤在庭,文姬为鼓玉琴声。起来同作悲风曲,倍觉先秋月影清。
巾山
两鳌赑屃随西行,势欲吸尽西江清。是谁缭以千丈城,欲去不去岂不灵。化为青山镇东溟,首冠窣堵双峥嵘。安舆从东喜逢迎,笑指鳌背同来登。春残雨足绿阴成,山鸟相和声咿嘤。自从半山经小亭,仰望巨石扶轩楹。千山万山拥翠屏,阴霾扫静纤云兴。翠微下有长江横,衮衮不尽千古情。广轩俯瞰万瓦平,佳处历历堪指名。雪蓬蹙云连曲肱,蜂房蚁垤栖残僧。扶栏更上三两层,一览物象无遗形。徙倚未厌茗椀倾,长啸两腋清风生。亲颜甚怡轮为停,我亦色笑喜不胜。愿我双亲俱遐龄,方瞳鍊颜华发星,如此两峰相对青。
娄忠简公挽词(机) 其五
得姓共东楼,同朝两故侯。文编叨二序,诞日颂千秋。老矣俱宜去,公乎不少留。来书墨犹湿,展读泪空流。
浏览全部 1245 首
送李立之太常先生再赴南京 其一
南国旧衣冠,重游兴未阑。文章周柱史,礼乐汉祠官。台阁抡材久,郊亭话别难。直应行色好,梅柳遍江干。
至潼关
潼关天作险,此地复楼台。一径云中度,三川日下来。东迁周左计,先入汉雄材。自有蓬桑志,西南万里开。
代上韩开府
位号钧枢等,元勋阀阅传。九重新洗日,一柱独擎天。战守筹帷外,迁除化笔边。衣冠图盛事,不记几貂蝉。
熊直阁挽诗二首 其一
文石荣三接,君王膝屡前。蒲鞭如汉日,盐筴有苏天。未上甘泉道,俄开京兆阡。传家文史足,不在一囊钱。
赠密云令
昔年虏骑经过后,闻道居人梦亦惊。野草秋风平战地,塞鸿夕照下边城。抡材喜有神明宰,开邑翻多歌颂声。柱史省方题尺牍,独嘉汉吏报升平。
马上口占呈记注 李才元学士
一时闻望绝朝裾,几岁文章动直庐。凤尾新批天子诏,螭头看载史臣书。故关即路严霜后,晓殿初班瑞雪初。蜀道归时须六印,不应驷马擅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