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唐诗纪事》:国初高英秀者,与赞宁为诗友,辩捷滑稽,尝讥古人诗病云:山甫《览汉史》“王莽弄来曾半破,曹公将去便平沉”,是破船诗。李群玉《咏鹧鸪》“方穿诘曲崎岖路,又听钩辀格磔声”,是梵语诗。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三,“诘曲崎岖”承“远人行”;四,“钩辀格磔”承“鹧鸪啼”。其极写恶状,全在“正穿”、“更听”四字,言正穿如此恶路,再听如此恶声;倒转又是正听如此恶声,再穿如此恶路也。抑又不宁唯是,看他起句,又先写得“落日苍茫秋草明”七字;又是“正穿诘曲崎岖路”,又“落日苍茫秋草明”;“正听钩辀格磔声”,又“落日苍茫秋草明”,此为恶极之恶极也(首四句下)。哀苦诗自来无逾此篇。看他前解苦,后解更苦,不知其用几副车轮向肚中盘转,方始直说到这里也。言桂江一鹧鸪,梅岭又一鹧鸪;桂江肠千断,梅岭又肠千断。然则单单只求放过今宵,此亦大开天地之心者也(末四句下)。看他上解只是一鹧鸪,下解忽然添出无数鹧鸪,真为绝世才子之笔。
《唐诗别裁》:九子坂(按“九子坡”一作“九子坂”。“正穿诘曲”句下)。闻鹧鸪(“又听钩辀”句下)。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首句七字,即次句中间之一“处”字;唯先有“落照苍茫”一观,便觉鹧鸪之声愈悲,远人之情愈苦:此画家烘云托月之法也。三四承之,最不堪是“正穿”、“更听”四字;是此声非此路犹可也,是此路非此声犹之可也,今乃闷中加闷,愁外添愁,一至此乎!然此则非又以上句衬下句也。上句是“九子坡”,下句是“闻鹧鸪”,皆题中所有。五六开一步,追思往事:一在桂江,曾闻鹧鸪;二在梅岭,亦闻鹧鸪。“此时”二字,紧承五六:“为尔”云云,埋怨桂江、梅岭之鹧鸪;“乞放”云云,哀告九子坡之鹧鸪。“肠千断”、“白发生”是互文……不然,则是桂江、梅岭之鹧鸪,专主断肠;而九子坡之鹧鸪,专主白发也,有是理乎哉?
感春
春情不可状,艳艳令人醉。暮水绿杨愁,深窗落花思。吴宫新暖日,海燕双飞至。秋(一作愁)思逐烟光,空濛满天地。
放鱼
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
雨夜呈长官
远客坐长夜,雨声孤寺秋。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愁穷重于山,终年压人头。朱颜与芳景,暗赴东波流。鳞翼思风水,青云方阻修。孤灯冷素艳,虫响寒房幽。借问陶渊明,何物号忘忧。无因一酩酊,高枕万情休。
同张明府游溇(一作楼) 水亭
草色绿溪晚,梅香生縠文。云天敛余霁,水木笼微曛。垂钓坐方屿,幽禽时一闻。何当五柳下,酌醴吟庭筠。
索曲送酒
帘外春风正落梅,须求狂药解愁回。烦君玉指轻拢撚,慢拨鸳鸯送一杯。
野鸭
鸂鶒借毛衣,喧呼鹰隼稀。云披菱藻地,任汝作群飞。
浏览全部 260 首
三月二十八日与诸弟出野观社笋舆穿窄径日中乃得平路小憩大梵寺
滴阶零雨坐深更,天为游人放晓晴。松盖擎云村径暗,秧针剌水野田明。菁葱俏茜怜春晚,诘屈崎岖觉路生。正恼懒蝉勾午睡,蒲牢喜听远钟鸣。
鹧鸪啼怀林十二谪后
鹧鸪啼,声钩辀,空林积雨寒萧索。黄茅岭上几人行,绿树村南万花落。鹧鸪啼,声格磔,谁使霸陵游,翻成夜郎别。惆怅偏伤行路心,苦道行人行不得。昨忆王门闻曙鸡,今朝愁听鹧鸪啼。驿楼宫树曾不悟,旅舍邮亭应始知。鹧鸪啼,草凄凄。长淮路,去弗迷。
瓜洲
新柳近危城,晴波燕子轻。潮声环郭远,春色渡江明。细草烟中密,高林雨后平。疏篱临曲岸,小泊听啼莺。
蝶恋花
每到河桥临泊处。百草凄迷,总碍行人路。回棹却寻前日渡。汪汪新涨归程阻。人世几回伤岁暮。春也莺飞,秋也螀啼苦。欲赋闲愁愁万绪。寒衾卧听萧萧雨。
声声慢
孤阳落照,断岸回帆,千条残柳参差。此地曾经,依稀十里隋堤。沧波夜寒渐起,坐西风、初怯罗衣。野桥外,正菰蒲弄晚,浅渚鸦啼。薄暮青山凝黛,映明霞隔浦,两两鸿归。短笛黄昏,声声怨入山眉。今宵梦魂何处?寄秋心、红叶谁题?云水阔、泛清光、蟾影渐西。
江行无题一百首 其二十六
行到楚江岸,苍茫人正迷。秖知秦塞远,格磔鹧鸪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