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二冯评阅才调集》:冯班云:长江体。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如此写早秋灵隐,真是早秋灵隐,绝非三时灵隐也;如此写灵隐早秋,真是灵隐早秋,绝非他处早秋也。虽曰托人寄题,实是游魂亲至。不然而欲单仗笔墨,固知决无此事也。欲写灵隐新秋,却先写峰前峰后,无寺不皆新秋,妙!妙!便从其余寺中独独推出灵隐,如二之绝顶见沃洲,果然真是他寺之所无有也。三四解之言所以绝顶见沃洲者,只为忽闻蟋蟀,不觉惊心;因而举头,木叶果脱。见沃洲者,木叶脱也;见叶脱者,惊蟋蟀也;惊蟋蟀者,惊早秋也。看他作诗刻苦,乃到如此田地(前四句下)。前解画出新秋灵隐,后解苦忆之也。言身卧床上,心挂山中,耿耿无眠,忽忽自语。此时是钟度江时也,此时是月照楼时也。五六二句,正全写七之“心忆”二宇也。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时值新秋,忽兴怀于旧游之地。故一出笔即曰“寺新秋”,而峰前峰后,画出灵隐在万山之中,前后皆峰也。次句是衬笔,“见沃洲”不必泥经秋木落,既曰绝顶高窗,则所见自远。中四句皆带秋意,皆是昔年所闻所见者如此,而今犹耿耿了然,如在耳目间也。悬帆未遂,此心何日忘之?山灵有知,尚其鉴我!
《唐诗笺注》:此首是遥忆天竺灵隐,因而寄题。
赠胡禅归
自是根机钝,非关夏腊深。秋来江上寺,夜坐岭南心。井凿山含月,风吹磬出林。祖师携只履,去路杳难寻。
哭张籍
精灵归恍惚,石磬韵曾闻。即日是前古,谁人耕此坟。旧游孤棹远,故域九江分。本欲蓬瀛去,餐芝御白云。
宿村家亭子
床头枕是溪中石,井底泉通竹下池。宿客未眠过夜半,独闻山雨到来时。
郑尚书新开涪江二首 其二
不侵南亩务,已拔北江流。涪水方移岸,浔阳有到舟。潭澄初捣药,波动乍垂钩。山可疏三里,从知(一作惟应)历亿秋。
送李余及第归蜀
知音伸久屈,觐省去光辉。津渡逢清夜,途程尽翠微。云当绵竹叠,鸟离锦江飞。肯寄书来否,原居出亦稀。
(一作百) 门陂留辞从叔谟
幽鸟飞不远,此行千里间。寒冲陂水雾,醉下菊花山。有耻长为客,无成又入关。何时临涧柳,吾党共来攀。
浏览全部 444 首
寄中峰长老
中峰峰顶寺,长忆旧游时。云暝鹤归急,山深月到迟。乱藤悬雨壁,坏帛挂风枝。终亦携瓶锡,相从支遁师。
宿巾子山禅寺
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映半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秋夜肃公房喜普门上人自阳羡山至
山栖久不见,林下偶同游。早晚来香积,何人住沃洲。寒禽惊后夜,古木带高秋。却入千峰去,孤云不可留。
四明洞天
四壁玲珑耸石楼,四窗云气拥仙游。半空星斗浮天井,一洞烟霞透沃洲。蜥蜴现时曾咒雨,猕猴啼处客悲秋。他年定作山中隐,肯向红尘白尽头。
题古寺
古寺萧条偶宿期,更深霜压竹枝低。长天月影高窗过,疏树寒鸦半夜啼。池水竭来龙已去,老松枯处鹤犹栖。伤心可惜从前事,寥落朱廊堕粉泥。
寄江南鹤林寺石冰上人
山川重复出,心地闇相逢。忽忆秋江月,如闻古寺钟。湖平南北岸,云抱两三峰。定力超香象,真言摄毒龙。风中何处鹤,石上几年松。为报烟霞道,人间共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