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 登嵩山十首 其三
玉女云为衣,飘摇不须捣。空传岩下石,夜杵知谁抱。清泉供浣濯,素月铺缯缟。人世迫秋寒,处处砧声早。
答吴和二绝 其二
惯从李叟游都市,久伴蓝翁醉画堂。不似苏门但长啸,一生留恨与嵇康。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 登嵩山十首 其六
登封事已遥,大碑摧风雨。灵坛久销秃,古木中梁柱。峰峦至此尽,苍石无寸土。俯视万仞高,悲辛但狂顾。
赠石台问长老二绝(并叙) 其一
法达曾经见老卢,半生勤苦一朝虚。心通口诵方无碍,笑把吴鸾细字书。
赠马正卿秀才
男儿生可怜,赤手空腹无一钱。死丧三世委平地,骨肉不得归黄泉。徒行乞丐买坟墓,冠帻破败衣履穿。矫然未肯妄求取,耻以不义藏其先。辛勤直使行路泣,六亲不信相尤愆。问人何罪穷至此,人不敢尤其怨天。孝慈未省鬼神恶,兄弟宁有木石顽。善人自古有不遇,力行不废良谓贤。
次韵毛君山房遣兴
欲就阳崖暖,新开石磴斜。谁言太守宅,自是野人家。燕坐收心鉴,冥观阅界沙。退公长寂寞,外物自喧哗。缺径移松补,斜阳种竹遮。白云生后础,孤鹜伴残霞。破闷时寻鹤,呼眠亦任鸦。喜闻糟出瓮,屡问菊开花。古井元依斗,丹砂旧养芽。蚍蜉频上案,猿狖巧分楂。客到扁舟远,年侵两鬓华。心摇挂风旆,眼暗隔轻纱。强拨横肱睡,来从插版衙。隐居惭弃掷,胜地每咨嗟。顽钝终何取,彫磨岂复加。焦先夙所尚,圜舍恰如蜗。
浏览全部 1850 首
一病七十日
一病七十日,共疑无复生。堤全河渐复,师济寇将平。缥缈香云散,飕飗药鼎鸣。庭前有残菊,自笑尚关情。
送道人归旧岩
旧岩终副却归期,岩下有人应识师。目睹婴孩成老叟,手栽松柏有枯枝。前山低校无多地,东海浅于初去时。若把古今相比类,姓丁仙鹤亦如斯。
次韵邓天启贺茅舍新成二首 其二
艰难思健士,谁复数寒儒。老去怀三径,归来就一区。春情萦梦草,晚步及栖乌。不愧王摩诘,新诗有画图。
次韵子绍立春二首 其二
客久悲残岁,春生尚薄寒。簪花人似梦,卷白意先阑。黄犊还惊眼,青菹已入盘。新年有行乐,老去逐君难。
李氏娱书斋
欲乐诳凡夫,须臾皆变坏。惟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李君名家流,事业窥前辈。澹然无他娱,开卷与心会。忆吾童稚时,书亦甚所爱。传抄春复秋,讽诵昼连晦。饮食忘辛咸,污垢失盥颒。尔来欢喜处,乃在文字外。卷藏二万签,棐几静相对。此乐君未知,狂言勿吾怪。
十三日归天光云影堂
因缘十日坐无哗,吹尽蒲香更结跏。几上玉鸲犹刮目,阶前金凤已衔花。且将柳浪还摩诘,莫去麻丘说子嗟。满袂木阴清似水,时看跳处是虾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