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这首词写于元丰二年(1079)苏轼任湖州(今浙江嘉兴)知州期间。词中通过作者于江南水乡行路途中的所见所感 ,反映了他在宦海沉浮中的复杂感受,抒发了人生之不得成仙而去的感。
上片首句描写雨后初晴的景象:由于夜来阴雨连绵,时辰到了,不见天明,仍疑是夜;待到一阵春风把阴云吹散,迎来的已是晴朗天气 。“淡云斜照著山明 ”,把清晨阳光透过淡云斜照远处山色的景象表达得贴切而有神韵 。“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这一句写得清新轻快,表达出作者春朝雨后乘马行于溪边路上之情味。此句由景及人,勾勒出一幅清丽优美的山水人物图。下片借传奇故事而抒情,寓意深远 。“卯酒醒还困”一句,写作者早晨饮酒,仍感困倦,非因路途劳顿,而是夜间寻仙梦境使然 。“蓝桥何处觅云英”这一问句,借用唐代裴航遇仙女云英之典故:唐人裴铏所作《传奇》中 ,有一篇题作《裴航 》的小说,故事离奇曲折,略谓:裴航下第归,与一仙女同舟,得其所示诗,有云 :“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 。”及至蓝桥驿,下道求浆,得遇云英,云英,女仙之妹也。裴航经历访求玉杵臼、捣药服食诸曲折 ,终得结缡而升仙 。苏轼此词中所谓“仙村”,即指蓝桥而言;所谓“梦不成”者,谓神仙飘渺不可求,故有“何处觅云英”之感叹。最后,作者觉得路边的溪水也还是有情的,这就是“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这首词的结尾一句——“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与李煜笔下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在流水这一无情的客体中赋予主体的种种情思,读来意味深长,余韵不尽。欲成仙而不得 ,从梦境回到现实,空对流水惆怅不已,这正是词人孤寂、落寞、凄婉的心绪之写照。
浣溪沙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其一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和子由盆中石菖蒲忽生九花
春荑秋荚两须臾,神药人间果有无。无鼻何由识薝卜,有花今始信菖蒲。芳心未饱两蛱蝶,寒意知鸣几蟪蛄。记取明年十二节,小儿休更籋霜须。
故李诚之待制六丈挽词
青青一寸松,中有梁栋姿。天骥堕地走,万里端可期。世无阿房宫,下建五丈旂。又无穆天子,西征燕瑶池。才大古难用,老死亦其宜。丈夫恐不免,岂患莫己知。公如松与骥,少小称伟奇。俯仰自廊庙,笑谈无羌夷。清朝竟不用,白首仍忧时。愿斩横行将,请烹乾没儿。言虽不见省,坐折奸雄窥。嗟我去公久,江湖生白髭。归来耆旧尽,零落存者谁。比公嵇中散,龙性不可羁。疑公李北海,慷慨多雄词。凄凉《五君咏》,沉痛《八哀诗》。邪正久乃明,人今属公思。九原不可作,千古有余悲。
赵景贶以诗求东斋榜铭,昨日闻都下寄酒来,戏和其韵,求分一壶作润笔也
王孙天麒麟,眸子奥而澈。囊空学逾富,屋陋人更杰。我老书益放,笔落座争掣。欲求东斋铭,要饮西湖雪。长瓶分未到,小砚乾欲裂。不似淳于髡,一石要烛灭。
东坡八首,并叙 其五
良农惜地力,幸此十年荒。桑柘未及成,一麦庶可望。投种未逾月,覆块已苍苍。农父告我言,勿使苗叶昌。君欲富饼饵,要须纵牛羊。再拜谢苦言,得饱不敢忘。
和子由次月中梳头韵
夏畦流膏白雨翻,北窗幽人卧羲轩。风轮晓长春笋节,露珠夜上秋禾根。从来白发有公道,始信丹经非妄言。此身法报本无二,他年妙绝兼形魂。
浏览全部 3321 首
南乡子
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卯酒醒还困,仙材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春阴
积阴如梦暗春城,醉拥衾裯睡不成。芳草隔帘寒色重,落花空院雨声轻。谁家画阁和云启,野老乌犍破晓耕。明日新晴山下路,东风纨扇几人行。
寒食上巳杂吟八章 其三
碧桃花底小寒轻,绰约仙姿格外清。锦绣卷还春去了,蓝桥风露放云英。
江城子 听歌
歌喉初展满场惊。玉女声,动人心。疑上蓝桥,梦里见云英。独倚栏杆抬眼望,音讯杳,到如今。一年容易又清明。风无情,雨飘零。流水落花,春去恨难平。走遍天涯多少路,有几个、是知音。
春午二首 其二
著雨杨花困舞绵,煖风扬作晚晴天。一场春色归何处,芳草斜阳淡淡烟。
桃源忆故人 春暮
画桥流水飞花舞。柳外斜风细雨。红瘦绿肥春暮。肠断桃源路。欢随仙子乘鸾去。镂月裁云何处。唯有病和愁绪。肯伴刘郎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