鵁鶄

七言律诗
客有过震泽,得水鸟所谓鵁鶄者贶予(寻水鸟所谓鵁鶄者贶予)。黑襟青胫,碧爪丹噣(碧噣丹爪),色几及项,质甚高而意甚卑戚(质甚高而意甚草戚),畏人。予极哀其野逸性,又非以能招累者,而囚录笼槛,逼迫窗户,俛啄仰饮,为活大不快,真天地之穷鸟也。为之赋诗,拟好事者和。

词赋曾夸鸀鳿流,果为名误别沧洲。虽蒙静置疏笼晚,不似闲栖折苇秋。

自昔稻粱高鸟畏,至今圭组野人雠。防徽避缴无穷事,好与裁书谢白鸥。

评析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左太冲《吴都赋》,以书于鹍鸡鸀鳿之下、故曰词赋曾夸也。言何意沧洲之别,政复坐累,于此产一“果”字,妙!人人相传名能误人,今日乃知真有其事也。“晚”,既在笼中之晚也;“秋”,未至笼中之秋也。“疏”之为言宽织也;“静”之为言好放也,皆极写其矜爱也。苇不必折而曰“折苇”者,犹如泽雉未必五步始得啄,十步始得饮,而必故甚其辞也。“虽蒙”、“不似”、与之细商之辞,如祝宗人之玄端而说彘也(首四句下)。因言世之求名之人,此岂非饥欲稻粱,饱恋圭组故耶?然而自昔至今,祸害甚著,讵犹不悟,而坐至于此?防微者,防其内召,即人之好名之心;避缴者,避其外招,即世之操名之人也。谢,惭谢也(后四句下)。

《唐诗鼓吹笺注》:

“名误”二字,是一篇主意。三四是写名误也;“虽蒙”、“不似”,故为商同以惜之。“自昔”、“至今”二句,即七之“防微避缴”四字也,正与“名误”对照。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通首最苦是“果为名误”之四字。虚名大足误人,向有是说,不意今果于见之也,就诗只是咏,惟第六句插入“野人圭组”,反似比体,其实则为触物感兴、借题寓意之作。

《此木轩五言律七言律诗选读本》:

语云言不尽意,如此诗又何必不尽意也。一结从占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