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带经堂诗话》:稻花、豆花、安秀、黍离,皆以入诗。荞麦为五谷最下之品,而其花殊娇艳。唐人诗云:“日落鸦飞散,满庭荞麦花。”荞麦自田野间物,讵可植之庭中?……白乐天诗“自起开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差不谬耳。
《唐宋诗醇》:一味真朴,不假装点,自具苍老之至,七绝中之近古者。
《唐诗鉴赏辞典》: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却清新恬淡,诗意很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月明荞麦花如雪”,多么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他暂时忘却了自己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是那么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无怪《唐宋诗醇》称赞它“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张明非)
见萧侍御忆旧山草堂诗因以继和
琢玉以为架,缀珠以为笼。玉架绊野鹤,珠笼锁冥鸿。鸿思云外天,鹤忆松上风。珠玉信为美,鸟不恋其中。台中萧侍御,心与鸿鹤同。晚起慵冠豸,闲行厌避骢。昨见忆山诗,诗思浩无穷。归梦杳何处,旧居茫水东。秋闲杉桂林,春老芝术丛。自云别山后,离抱常忡忡。衣绣非不荣,持宪非不雄。所乐不在此,怅望草堂空。
喜钱左丞再除华州以诗伸贺
左辖辍中台,门东委上才。彤襜经宿到,绛帐及春开。民望恳难夺,天心慈易回。那知不隔岁,重借寇恂来。
云和
非琴非瑟亦非筝,拨柱推弦调未成。欲散白头千万恨,只消红袖两三声。
酬微之
满帙填箱唱和诗,少年为戏老成悲。声声丽曲敲寒玉,句句妍辞缀色丝。吟玩独当明月夜,伤嗟同是白头时。由来才命相磨折,天遣无儿欲怨谁。
独酌忆微之
独酌花前醉忆君,与君春别又逢春。惆怅银杯来处重,不曾盛酒劝闲人。
题灵岩寺
娃宫屧廊寻已倾,砚池香径又欲平。二三月时何草绿,几百年来空月明。使君虽老颇多思,携觞领妓处处行。今愁古恨入丝竹,一曲凉州无限情。直自当时到今日,中间歌吹更无声。
浏览全部 3207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