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唐人寒食诗多矣,余最爱李山甫“有时三点二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与来鹏“侵阶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为寒食时景传神。周珽曰:“碍”字奇,“澹澹”二字韵。《诗旨》云:诗有喜怒哀乐,四时之词,喜而得之,其词丽,如“有时”、“到处”一联是也。盖时至寒食,天色乍晴乍雨,花枝或疏或密,城市繁华如织,丘陵树木郁然,风景物候原与四时不同。此诗妙境在“有时”、“到处”与“疑”字、“似”字。曰“疑”曰“似”,见目前荣华,倏成空寂,何等含蓄!结叹已无知己慰问,年年独有岁华之泣。旅思无聊,感慨中情,可谓怨而不怒者也。
《才调集补注》:钝吟云:画出寒食(“有时三点”二句下)。
《唐诗鼓吹笺注》:“有时三点两点”,非写雨也,是写暮春乍雨乍晴时候。“到处十枝五枝”,非写花也,足写暮春绿暗红稀景象。
《唐诗别裁》:“有时三点两点雨”,于不着力处见工。
《一瓢诗话》:李山甫《寒食》诗,真画出清明二月天也。就此一斑,可窥全豹。
《唐诗笺注》:通首写状寒食时候,不事点染,笔意自尔生动。
《诗境浅说》:此二句以轻活之笔,写眼前之景。全以不著力处见工。宋人集中每有此派。在骈文中,“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二竿之竹”,其意境相似。此诗因寒食而作,上句以清明为多雨之际,故时有数点沾衣;下句言其时春花已放,而未繁盛,故时见数枝逗色,皆切寒食时令而发。其次联云“九原珠翠似烟霞”,语不可解。或因寒食上冢,谓九原之下视人间珠翠等烟霞之过眼,然语意亦不明了。凡作律诗者,须通体匀称,若此诗之瑜瑕互见,非上选也(“有时三点”联下)。
禅林寺作寄刘书记
坐近松风骨自寒,茅斋直拶白云边。玄关不闭何人到,此事谁论在佛先。天竺老师留一句,曹溪行者答全篇。今朝林下忘言说,强把新诗寄谪仙。
雨后过华岳庙
华山黑影霄崔嵬,金天□□门未开。雨淋鬼火灭不灭,风送神香来不来。墙外素钱飘似雪,殿前阴柏吼如雷。知君暗宰人间事,休把苍生梦里裁。
柳十首 其一
灞岸江头腊雪消,东风偷软入纤条。春来不忍登楼望,万架金丝著地娇。
谒翰林刘学士不遇
梦绕清华宴地深,洞宫横锁晓沈沈。鹏飞碧海终难见,鹤入青霄岂易寻。六尺羁魂迷定止,两行愁血谢知音。平生只耻凌风翼,随得鸣珂上禁林。
山中寄梁判官
归卧东林计偶谐,柴门深向翠微开。更无尘事心头起,还有诗情象外来。康乐公应频结社,寒山子亦患多才。星郎雅是道中侣,六艺拘牵在隗台。
贺友人及第
得水蛟龙失水鱼,此心相对两何如。敢辞今日须行卷,犹喜他年待荐书。松桂也应情未改,萍蓬争奈迹还疏。春风不见寻花伴,遥向青云泥子虚。
浏览全部 101 首
梅花二十首 其一十八
几年冷树雪封骨,一夜东风春透怀。花里清含仙韵度,人中癯似我形骸。三点两点淡尤好,十枝五枝疏更佳。野意终多官意少,玉堂茅舍任安排。
越溪春
三月十三寒食日,春色遍天涯。越溪阆苑繁华地,傍禁垣、珠翠烟霞。红粉墙头,秋千影里,临水人家。归来晚驻香车。银箭透窗纱。有时三点两点雨霁,朱门柳细风斜。沈麝不烧金鸭冷,笼月照梨花。
道山风雨
年华澹滟满皇州,时节凄凉限胜游。雨后石渠新水长,风前芸阁晚香愁。不堪万点梅花老,强倚千丝柳带柔。又是长安一百五,春阴漠漠未能休。
题四季画为王佥宪作(录二) 春山烟雨 其一
柳带轻烟澹澹,花含宿雨深深。鱼乐新添晓涨,鸟啼越觉春阴。
杏花天
梦魂飞过屏山曲。见依旧、如花似玉。天寒翠袖依修竹。两点春山斗绿。披衣起、闲愁万斛。正月澹、梅花照屋。重温绣被薰清馥。不管明烧画烛。
郊行
城东一簇野人家,门枕清流浅带沙。篱角欲晴喧燕雀,门前过雨湿桑麻。桥因春水三番断,柳碍东风一向斜。景物似知寒食近,村村开遍野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