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唐诗归》:钟云:“不离莺”三字趣甚,然“不离”二字之妙在“堤去”,“去”字见之(“树笼堤去”句下)。钟云:“雪中行”三字,说杨花便有景(末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机锋警拔。周珽曰:首尾总就春归而赋,中联即途次之情景。梦以想生,无心系迹冠盖,何梦之有?情因思起,身处既近乡园,何情不畅!起结映带,不脱本题,得趣。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要知此解乃是舟行如驶,顾见金陵而作。一,轻阴复城,可知楚遥望。二,晚桡趁程,可知是不泊。三、四,雨后路湿,树随堤去,可知是稳坐篷底,顷刻而过也。看他笔墨何等轻,何等细,何等秀异,何等姣好(首四句下)!此解自释前解所以不泊之故也。言金陵不少冠盖,既已并无梦缘,乡关近在咫尺,又图立刻便到,所以连晚疾发,更不少停,然而此二三知己,终不可去诸怀,于是千里杨花,不免暗伤情抱也。看他又是何等闲畅,何等婉约,实备风人之众妙矣(末四句下)。
《唐诗成法》:不曰莺不离树,却云树不离莺,于无情致处写出情致。“树笼堤”而云“去”者,遥望不尽也。“兼无梦”因是晚程,亦见不徒迹疏,而心亦疏也。三四炼句有法。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风调绵丽,元人皆学此种,而萨天锡最近之。
《唐诗近体》:“不离”字妙(“树笼堤去”句下)。“兼”字、“自”字用意(“迹疏冠盖”二句下)。合“春归”(末二句下)。前四写题面,后四写旅情,琢句尚不近纤。
送于员外归隐蓝田
曾吟工部两峰寒,今日星郎得挂冠。吾道不行归始是,世情如此住应难。围棋已访生云石,把钓先寻急雨滩。若遇秦时雪髯客,紫芝兼可备朝餐。
送友赴阙
故人归去指翔鸾,乐带离声可有欢。驿路两行秋吹急,渭波千叠夕阳寒。空郊已叹周禾熟,旧苑应寻汉火残。遥羡从公无一事,探花先醉曲江干。
海棠二首 其一
太尉园林两树春,年年奔走探花人。今来独倚荆山看,回首长安落战尘。
金陵怀古
玉树声沉战舰收,万家冠盖入中州。 只应江令偏惆怅,头白归来是客游。
寄僧
柳拂池光一点清,紫方袍袖杖藜行。偶传新句来中禁,谁把闲书寄上卿。锡倚山根重藓破,棋敲石面碎云生。应怜正视淮王诏,不识东林物外情。
萧县道中
戍火三笼滞晚程,枯桑系马上寒城。满川落照无人过,卷地飞蓬有烧明。楚客早闻歌凤德,刘琨休更舞鸡声。草堂旧隐终归去,寄语岩猿莫晓惊。
浏览全部 325 首
二月二日司天台判李公辈邀游郭西归作
阴山西下五千里,大石东过二十程。雨霁雪山遥惨澹,春分河府近清明。园林寂寂鸟无语,风日迟迟花有情。同志暂来閒睥睨,高吟归去待升平。
南归沁州道中晓行
冒晓促归程,岚霏是沁城。路随流水去,人入乱山行。涧底春冰滑,厓阴冻雪明。莺花南国近,深慰客途情。
送友人下第东归
漠漠杨花灞岸飞,几回倾酒话东归。九衢春尽生乡梦,千里尘多满客衣。流水雨余芳草合,空山月晚白云微。金门自有西来约,莫待萤光照竹扉。
卓龙文招饮志别
客趁东风今日行,花间疏雨暮春情。酒因分手难成醉,琴对离人别有声。何处销魂莺复啭,一时和泪句还成。遥遥水驿山村路,烟树帆樯送去程。
新夏感事
百花过尽绿阴成,漠漠炉香睡晚晴。病起兼旬疏把酒,山深四月始闻莺。近传下诏通言路,已卜余年见太平。圣主不忘初政美,小儒唯有涕纵横。
颍昌西湖泛舟 其二
春过莺花无处寻,移舟行近古城阴。褰衣水上收残片,倾耳枝间觅好音。山隔曲堤迷远近,鱼跳文藻乱浮沉。飘然自得江湖趣,陡起归与万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