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唐诗归》:钟云:“不离莺”三字趣甚,然“不离”二字之妙在“堤去”,“去”字见之(“树笼堤去”句下)。钟云:“雪中行”三字,说杨花便有景(末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机锋警拔。周珽曰:首尾总就春归而赋,中联即途次之情景。梦以想生,无心系迹冠盖,何梦之有?情因思起,身处既近乡园,何情不畅!起结映带,不脱本题,得趣。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要知此解乃是舟行如驶,顾见金陵而作。一,轻阴复城,可知楚遥望。二,晚桡趁程,可知是不泊。三、四,雨后路湿,树随堤去,可知是稳坐篷底,顷刻而过也。看他笔墨何等轻,何等细,何等秀异,何等姣好(首四句下)!此解自释前解所以不泊之故也。言金陵不少冠盖,既已并无梦缘,乡关近在咫尺,又图立刻便到,所以连晚疾发,更不少停,然而此二三知己,终不可去诸怀,于是千里杨花,不免暗伤情抱也。看他又是何等闲畅,何等婉约,实备风人之众妙矣(末四句下)。
《唐诗成法》:不曰莺不离树,却云树不离莺,于无情致处写出情致。“树笼堤”而云“去”者,遥望不尽也。“兼无梦”因是晚程,亦见不徒迹疏,而心亦疏也。三四炼句有法。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风调绵丽,元人皆学此种,而萨天锡最近之。
《唐诗近体》:“不离”字妙(“树笼堤去”句下)。“兼”字、“自”字用意(“迹疏冠盖”二句下)。合“春归”(末二句下)。前四写题面,后四写旅情,琢句尚不近纤。
忆事
去年花下把金卮,曾赋杨花数句诗。回首朱门闭荒草,如今愁到牡丹时。
隋堤
搔首隋堤落日斜,已无余柳可藏鸦。岩傍昔道牵龙舰, 河底今来走犊车。曾笑陈家歌玉树,却随后主看琼花。 四方正是无虞日,谁信黎阳有古家?
题延寿坊东南角古池
蔓草萧森曲岸摧,水笼沙浅露莓苔。更无蔟蔟红妆点,犹有双双翠羽来。雨细几逢耕犊去,日斜时见钓人回。繁华自古皆相似,金谷荒园土一堆。
高侍御话及 皮博士池中白莲因成一章寄博士兼 奉呈
白玉花开绿锦池,风流御史报人知。看来应是云中堕,偷去须从月下移。已被乱蝉催晼晚,更禁凉雨动䙰褷。习家秋色堪图画,只欠山公倒接䍦。
玉堂种竹六韵
当砌植檀栾,浓阴五月寒。引风穿玉牖,摇露滴金盘。有韵和宫漏,无香杂畹兰。地疑云锁易,日近雪封难。静称围棋会,闲宜阁笔看。他年终结实,不羡树栖鸾。
奉和御制
岳寺清秋霁,宸游永日闲。霓旌森物外,凤吹落人间。玉漱穿城水,屏开对阙山。皆知圣情悦,丽藻洒芳兰。
浏览全部 325 首
二月二日司天台判李公辈邀游郭西归作
阴山西下五千里,大石东过二十程。雨霁雪山遥惨澹,春分河府近清明。园林寂寂鸟无语,风日迟迟花有情。同志暂来閒睥睨,高吟归去待升平。
南归沁州道中晓行
冒晓促归程,岚霏是沁城。路随流水去,人入乱山行。涧底春冰滑,厓阴冻雪明。莺花南国近,深慰客途情。
送友人下第东归
漠漠杨花灞岸飞,几回倾酒话东归。九衢春尽生乡梦,千里尘多满客衣。流水雨余芳草合,空山月晚白云微。金门自有西来约,莫待萤光照竹扉。
卓龙文招饮志别
客趁东风今日行,花间疏雨暮春情。酒因分手难成醉,琴对离人别有声。何处销魂莺复啭,一时和泪句还成。遥遥水驿山村路,烟树帆樯送去程。
新夏感事
百花过尽绿阴成,漠漠炉香睡晚晴。病起兼旬疏把酒,山深四月始闻莺。近传下诏通言路,已卜余年见太平。圣主不忘初政美,小儒唯有涕纵横。
颍昌西湖泛舟 其二
春过莺花无处寻,移舟行近古城阴。褰衣水上收残片,倾耳枝间觅好音。山隔曲堤迷远近,鱼跳文藻乱浮沉。飘然自得江湖趣,陡起归与万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