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和范肯堂兼示李刚己
 
                    自我来天津,一日课一诗。出门泥没踝,?屼窥天倪。登高夜气静,得此晨风吹。日光附大地,万象皆离披。拓境无留影,一隙天所悲。悚身伺其间,寸寸还自持。百年太散漫,魂魄遂从之。卓哉范长公,黯淡天人姿。谈诗有余地,割取晴空丝。及门尽贤达,李子尤恢奇。深谈破蒙翳,真气相因依。悠悠人间世,扰扰长安儿。道德偶中人,耳徇心为疲。何哉寂寞中,获此真支离。
                  
槐树下戏题
 
                    空庭吏散槐阴转,如脱炎蒸雨后秋。蚁穴王侯喧午梦,蝉枝风露咽清愁。任他病树连根爨,赚我劳生匝月留。却忆宣南龙爪下,万人如海影萧飕。
                  
寄怀王木斋秀才戊子 其二
 
                    因循不自觉,慷慨一登台。身世成孤注,寒空但劫灰。高原如待我,落日有余哀。此意无人见,江天入酒杯。
                  
甲午天津杂感和姚慕庭先生原韵十首选五 其一
 
                    太息幸余老,徜徉万劫场。窅然心不竞,孤处古相偿。往者论先德,天心或未亡。斯文各深浅,吾道此低昂。
                  
驻南安郡城得京师寄书奉答
 
                    入城漠漠风吹雨,隐几纷纷鼠跳梁。真有性情皆骨肉,断无哀乐到侯王。醒时觅梦知身老,静坐开门闻水香。微觉一峰青向我,百年心事久颓唐。
                  
寄陈仁先
 
                    潇洒陈孟公,有俗无不弃,手写咏菊诗,闭门自成世。将花入性情,不触色香味。千曲无尽思,萧寥在肠胃。昨梦坐茅庵,君持菊谱至。上黏乾叶花,枝枝有题记。笑指枯目僧,谓是花中意。觉来浑不解,清境倏已逝。明月满竹林,独照无梦地。萧寥复萧寥,高天动寒吹。
                  
              浏览全部 92 首
            
金缕曲/贺新郎·寄怀家祥玉姊 金缕曲/贺新郎·寄怀家祥玉姊 其二 春日初游西湖
  
                    第五桥边去。绕横堤残山剩水,柳髡如许。我与西湖初识面,风景凄清细数。有几带望中烟树。岳鄂王坟苏小墓,信英雄儿女分千古。移画舫,向何所。水天别映孤山路。放中流斜阳影淡,一枝柔橹。乍听钟声风外落,知在云深深处。又背转蘋洲菱渚。留得残荷依弱盖,可怜红犹作凌波步。闲意态,问鸥鹭。
                  
甘州 登越秀楼赋示同游诸子
  
                    又沧江岁晚倚高秋,危旂拂残星。认旧游陈迹,离离禾黍,低接孤城。避地仍惊劫燹,风掠马蹄腥。霸气销磨尽,满地笳声。极目已非吾土,怅登楼王粲,醉魄难醒。感斜阳身世,应减鬓边青。对东墙、逞歌竞舞,是重来、名士又新亭。同载酒、向荒薹下,休更论兵。
                  
为陈寂题《枕秋阁图》 其一
  
                    一阁秋临附郭山,登楼人境自虚闲。夕阳红染层楼影,霜叶浑如被酒颜。信有诗情天外至,直教尘虑梦中删。十年踪迹随流水,留与朋侪数往还。
                  
四月八日携子侄到上乘偶成
  
                    白首犹堪数里行,相过一笑见山堂。残僧门径静于夜,新夏林塘暖自凉。且借吟床娱半日,何妨归笠戴斜阳。我来岂敢辞筋力,先陇松楸倚寺旁。
                  
奉寄恬上人
  
                    竹筇轻健草鞋宽,野外消磨半日闲。病叶已霜犹恋树,片云欲雨又归山。灯分寺塔晴偏见,水隔渔家夜不关。愧我莫如沙上鹭,霎时飞去便飞还。
                  
水调歌头 青溪小住,画桨迎潮,制此词,倚楫而歌之。如向廿四桥头闻箫声隐隐也
  
                    曾过江山否,烟雨怕登临。六朝残梦何处,鸥影卧秋深。多少龙蟠虎踞,多少莺啼燕语,流水杳难寻。湖为莫愁好,一碧到如今。台倚凤,洲呼鹭,峭寒侵。消他几度斜照,换尽绿杨阴。可惜江山千古,输与红箫尺八,不付劫灰沈。四百画桥月,依旧荡波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