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杂诗 其三
五载居海滨,避秦幸有此。士夫稍奔集,偷活贤转徙。鬻字聊自存,俯畜繁食指。同年互吊唁,屈指八九子。诸公各厉节,可敬亦可喜。所嗟负君国,碌碌何足齿。吉甫真包胥,义烈谁与比?当年登科录,宝祐照青史。吾侪曷交勉,牖下非善死。
李家寨舆中
窗悬柳林月,衣带信阳酒。不见何景明,孤吟振林薮。
再答梅泉问疾
河东先生作《天说》,血气壅底为痈疡。天地元气亦类此,乌至得丧兼存亡。始知人身一天地,万物变灭如沧桑。虫生物坏极微渺,此功彼祸恒相当。聚则一物散万物,彼虫非幻吾非常。造化不测岂在远,祇此七尺真昂藏。形骸理为神明用,久视却病宁无方。户枢流水有善喻,失摄致疾由疏防。君诗为我解内愧,理境奥博谁与详?入春奇暖顷又雪,草木虫豸嗟逢殃。亦如杀虫已吾患,自诡元气犹精强。欲广《天对》继子厚,未克作圣姑能狂。
赵尧生招集法源寺
相从追余春,别近愿数见。复此双栝下,谈谐接诸彦。与君知渐深,片语辄称善。未来孰能料,拭眼待千变。吾谋适不用,坚壁勿浪战。酒行言又发,何异弦上箭。
偶占示石遗同年 其三
诗要字字作,裕之辞甚坚。年来如有得,意兴任当先。
题济宁李一山所藏唐拓武梁祠画像
唐拓旧传李氏本,荆川父子留私篆。国初鉴赏得朱查,武梁祠像名初显。衎斋秘藏凡几载,旋入扬州玲珑馆。佩兮割爱遗汪君,转赠秋盦意殊款。秋盦嘉祥获遗石,重立武祠抉幽隐。前后石室文益多,载籍未收剔苔藓。殷勤持此寄覃溪,好古天教福双眼。尽资两汉记金石,辨證详明助新纂。猿叟赋诗石洲继,道光季年事非远。济宁李氏久失之,宝物何缘出京辇。十四图才存十一,余烬居然脱兵燹。流传先后粗可稽,题跋如林幸无损。李君自序具颠末,时士续咏见盛晚。老夫敛笔复何云,聊快任城璧终返。
浏览全部 1454 首
再用示方山人韵二首 其二
不羡千金狐腋裘,只知饱暖度春秋。如今万事皆踰分,此外何求更不休。
遣兴五首 其五
翻云覆忽雨,昨火今已冰。三涂九州险,未似今人情。人言余耳事,令我不忍听。嗟哉泜水上,刎颈遂寒盟。
安分
菽粟贵充腹,焉用罗珍羞。布帛既适体,何须衣轻裘。缊袍与箪食,哲人竟亡忧。况复过饱暖,安居日优游。内省自不疾,此外复何求。
老史
口食阳翟粟,身衣阳谷丝。二物不相即,饱暖常不时。老史知我穷,一岁一奔驰。方暑劝脂车,苦寒伺来归。嗟我垂老年,未免忧寒饥。老史甚忠信,但恨性重迟。事我三十年,闵闵不相离。我门了无求,辛苦终不辞。平生金石交,至此或已携。老史未易得,试复养其儿。
秋日作
蟋蟀语中宵,凄切不肯休。微物尔何知,亦与时节谋。虽未入床下,已复在户陬。似道寒气深,催人理衣裘。嗟哉无襦客,破葛悬床头。高歌但竟日,晏默何所求。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恨 者因效颦作十首亦前 人广骚反骚 之意内二十九首用旧题惟岁寒知松柏被褐怀珠玉三首效山谷余十八首别命题或 追录少作并存于 卷以训童蒙之意 寒机晓犹织
婉彼小家女,终年乐事稀。忍寒惟业织,晓至尚闻机。漏听铜壶滴,梭随玉腕挥。只愁老姑促,忘送素娥归。甚矣献裘切,伤哉恤纬微。盈庭皆赐帛,何以补宵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