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果寺

五言律诗
题注:寺在杭州城南凤凰山上

路自中峰上,盘回出薜萝。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

古木丛青霭,遥天浸白波。下方城郭近,钟磬杂笙歌。

评析

《瀛奎律髓》:

寺在钱塘,故有“吴地”、“越山”之联。或以田庄牙人讥之,似不害写物之妙。后山缩为一句“吴越到江分”,高矣。譬之“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山谷缩为一句,曰“话胜十年书”是也。因书诸此,以见诗法之无穷。

《唐诗选》:

玉遮曰:即境殊切,而语行出人意表。

《唐诗直解》:

二语适武林与图,觉“楼观沧海”更深(“到江”二句下)。

《唐诗训解》:

次联遂为武林佳偶。程泰之曰:“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陈后山鄙其语不文,曰:“是分界堠子耳。”及后山在钱塘,乃有句云“吴越到江分”。此如李光弼用郭子仪旗帜,士卒号令所及,精采皆变者也。

《唐诗解》:

唐人探物之作,惟右丞最深,他皆影响,独此出比丘之口,无一语及禅,落句又俗,人所不屑道。然则右丞固词坛之佛祖,处默为祇园之俗僧欤?

《汇编唐诗十集》:

唐云:尚存盛唐风骨。

《诗薮》:

自宋有田庄牙人之说,诗流往往惑之;此大不解事者。盛唐“窗中三楚尽,林外九江平”,中唐“东屯沧海阔,南瀼洞庭宽”,晚唐“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皆一时警句。杜如“地利西通蜀,天文北照秦”,尤不胜数,何用为嫌?惟近时作者粘带皮骨太甚,乃反觉打味斯言耳。

《唐诗镜》:

三四可作地志。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唐汝询曰:三四尚有盛唐风骨。五六“丛”、“浸”二字有力。

《唐诗评选》:

只写寺景,不入粗禅语,一结纯净生色。僧诗第一首,足与李季兰《寄兄》作为格外双清。

《唐三体诗评》:

先著“出薛萝”三字,从幽蔚中忽现出一片奇旷也,顿挫得妙。……中四句层次回环,第七恰落到城郭作结。

《唐律消夏录》:

“青霭”、“白波”,即是“吴地”、“越山”中间之江景,抽出另写,不但平实,连三四两句味亦浅薄矣。若二句转写中峰,便有变换,且与结句紧凑。

《唐诗成法》:

一二圣果寺。中四皆所见景。结尘市暄闹,是言寺之所嫌在此,而语气浑然不露。较“吴越到江分”各有好处,又无一语及禅。结句俗人亦不肯道。

《网师园唐诗笺》:

名贵语,不必尽合图经(“到江”二句下)。

《瀛奎律髓汇评》:

冯班:落句与承吉《金山》同格,语意转胜,陆贻典:题只《胜杲寺》,无“登”、“望”、“临”、“眺”等字,故但写景亲切,便是合作。纪昀:三四自佳,后四句无味。许印芳:此诗后四句虽不出色,而前后相称,晓岚斥为无味,亦是苛论。无名氏:接出第四句,自然缥渺。

《小清华园诗谈》:

唐人之诗,有清和纯粹可诵而可法者,如……僧处默之“路自中峰上,盘回出薜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