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
《唐诗纪事》:彼有一士人,以朴僻于诗句,欲戏之。一日,跨驴于路,遇朴在旁,士人乃欹帽掩头吟朴诗云,“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东”朴闻之忿,遽随其后,且行。士但促驴而去,略不回首。行数里追及,朴告之曰:“仆诗’河声流向西’,何得言‘流向东’? ”士人颔之而已。闽中传以为笑。
《唐诗归》:钟云:五字胆到(“禹力”句下)。谭云:理外至理。钟云:尤妙在“声”字(“河声”句下)。
《五朝诗善鸣集》:只一“西”字,使人脍炙千古。
《唐诗矩》:尾联补题格。题但云《董岭水》,结处见人,与王维《终南山》作同格。朴老高淡,在晚唐中傲然自立。
《唐诗摘钞》:本欲写董岭水,却先从“湖州安吉县”写起,以见因地高之故。此水西流,是当时禹迹偶然不到,未经疏凿,以与众水俱东耳。此一小水,因其西流之异,不肯使之埋没,持地写得冠冕大样,遂与此诗俱传。结语高傲,见出作者身分。
《唐律消夏录》:首句似记体。三四佳句,亦接得下。五六二句,其意以“去衙”句顶首联,“近水”句顶次联,而“山色远”、“月光低”六字添得枯率。结语甚佳,可惜无关合。
《唐诗成法》:三四诚佳,但“山色”、“月光”全无关合,乃凑字耳,所以不为合作。中、晚不讲法多如此。
《葚原诗说》:诗有就题便为起句者,如李白“牛渚西江夜”,周朴“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是也。三四句法贵匀称,承上陡峭而来,宜缓脉赴之。五六必耸然挺拔,别开一境;上既和平,至此必须振起也……周朴赋《董岭水》,于“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下接云“过衙山色远,近水月光低”,便直塌去,少振拔之势。
《诗境浅说》:此太朴题《董岭水》之次联也。语因迥不犹人,而过于生拗,究非正轨。周自爱此二句,其实此诗首联云“吾家安吉县,门与白云齐”,格高而句新,较“禹力”句为佳(“禹力”联下)。
春中途中寄南巴 崔使君
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
宿玉泉寺
野寺度残夏,空房欲暮时。夜听猿不睡,秋思客先知。竹迥烟生薄,山高月上迟。又登尘路去,难与老僧期。
送梁道士
旧居桐柏观,归去爱安闲。倒树造新屋,化人修古坛。晚花霜后落,山雨夜深寒。应有同溪客,相寻学鍊丹。
次梧州却寄永州使君
随风身不定,今夜在苍梧。客泪有时有,猿声无处无。潮添瘴海阔,烟拂粤山孤。却忆零陵住,吟诗半玉壶。
玉泉寺
寺还名玉泉, 澄水亦遭贤。 物尚犹如此, 人争合偶然。 溪流云断外, 山峻鸟飞还。 初日长廊下, 高僧正坐禅。
登福州南涧寺
万里重山绕福州,南横一道见溪流。天边飞鸟东西没,尘里行人早晚休。晓日青山当大海,连云古堑对高楼。那堪望断他乡目,只此萧条自白头。
浏览全部 58 首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六十
平如镜,烂如泥。迷则迷于悟,悟则悟于迷。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
偈颂二十五首 其一十
归来出去,迦叶贫,阿难富。出去归来,南天台,北五台。目前包裹,满面尘埃。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淮东归)。
泊禹祠
禹庙高高万木齐,蟾蜍影里月光低。出中不惯闻寒漏,一夜猿惊与鸟啼。
答孟侍御早朝见寄
河倾月向西,九陌鼓声齐。尘静霜华远,烟生曙色低。禁门人已度,宫树鸟犹栖。疏懒劳相问,登山有旧梯。
无题
漠漠冥鸿万里飞,倚兰身与白云齐。中原山色青如旧,惟有时人眼力低。
丧马和平甫见赠
骅骝得自浙江西,远近重经总不迷。寒洗官河潮欲退,暖行村径草初齐。德驯喜藉还家力,病倒愁闻隔夜嘶。昨晚侍亲辞别墅,杖藜踏雪路高低。